(接上文……)
顾渊深深地叹息一声,然后伸出手轻轻地搂住了陈庸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师弟啊,如果说太子目前尚不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皇帝的条件,他的确仍需要时间去反复磨炼和捶打自己,同时更离不开陛下的悉心引导与教诲。所以这件事的关键在于陛下。”
说到这里,顾渊稍稍停顿了一下,看着愣愣的陈庸,接着继续分析道:“再看看四殿下吧,曾经的他就如同一个毫无牵挂、赤足行走之人,可以无所顾忌地横冲直撞。但如今呢,随着他逐渐崭露头角,身边的羁绊也是越来越多了起来。尽管那些围绕在他身旁的人们确实为他挣得了不少颜面,但与此同时,他们所带来的却是巨大无比的潜在风险。这种风险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般笼罩而来,无论是哪一位皇子,亦或是朝中的诸位大臣,都难以逃脱这般命运的考验。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旦表现得太过突出和耀眼,便必然会引来无数的嫉妒与敌视目光。就拿那陈国的公孙烨来说吧,倘若他并非如此心胸狭隘,或许也就不至于惹来这么多人欲将其置于死地的局面了。而且,也正因为他自身性格上存在这样明显的缺陷,才会让公孙宇能够如此迅速地重新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地位。至于究竟是谁给予了公孙烨那致命的一击?绝对不是公孙宇,到底是因为姜国人出手相助了公孙宇,还是咱们梁国这边暗中有所动作就不得而知了。实际上,许多人心底里都暗自认为,相较于公孙烨而言,公孙宇坐在那个位置上所能构成的威胁显然要小得多,并且日后可供操作的余地也要广阔的多!”,还符合很多权臣的个人利益。于公于私,公孙烨都得死,所以,有些事情看似巧合,其实是必然。至于第二个问题,既然动而无罪,剩下的就得你自己思量了……”
陈庸抿着嘴,他在顾渊面前还是有些手足无措,就像本能的被压制一样,脑子里一会一片空白,一会又如梦初醒,此时他又好像明白了什么一样,重重的点点头,吐出一口浊气。他从顾渊只言片语的话语中,分析到大量的信息,完全打开了他以往看事情的思路,有时候固有的道德与底线在人们心中是一座大山,正因如此,在分析突破这些底线做事的对手之时,必然处处受限,你总是不认为他们能这么没底线,做的事可以如此龌龊,但真相就是,他们就是如此做了,而且做的堂而皇之地,他们为自己开脱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成大事不拘小节,这小节其实大到无限大,大到可以夺位弑君。二皇子的事,顾渊只说了几个字,但是其背后的意义却极为深远,必是有人授意,而授意之人太子根本起不到作用,唯有当今圣上有这个能力。陈庸从震惊中惊醒,他看向远处的九阳,想缓解下自己心中的压抑,问道:”你说九阳和孙云楚还有机会吗?”
顾渊这次回应得格外爽快:“世间之事,变幻莫测,一切皆有可能发生。其中,三分需仰仗上天之意,七分则取决于人的作为。倘若双方都不愿去努力争取,那么他们之间的缘分恐怕就会走到尽头。然而,只要有一方尚存心意,并能够坦诚地告知对方,说不定两人便能心有灵犀一点通,从而拥有再次相见的契机。可要是其中一方已然下定决心彻底放弃,那另一方便只能陷入苦苦的单恋之中,最终受苦受累的唯有自度罢了。要知道,这尘世间,一生受苦受难之人比比皆是,但又有几人能让心仪之人知晓自己所承受的苦楚呢?到头来,无非是落得个‘余生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这般悲惨结局。”
陈庸听闻此言,不禁深深叹息一声,摇了摇头:“师兄,您为何没有早些安排太子殿下与周国的郑同昌有所接触呢?回想上次铜城遭遇的那场危机,若能提前如此行事,或许就不会出现被孙云溪包围的重大失误了。”
顾渊对于郑同昌此人显然并无好感,他面露不屑之色,冷冷地说道:“那个家伙啊,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罢了!再者说,以当时的实际情形来看,我们原本根本无需向他人求助。之所以那样做,纯粹只是为了磨砺一下太子殿下而已,后面的发展也只不过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若非联军还需要保留周国的兵力以备后用,我本可让太子殿下支援三星地的时候晚上半日,这样再去汇合之时,郑同昌的兵就快被打光了,我们就可坐收渔翁之利。而且大军入城,谁死不死的都不好说,对外说郑同昌战死,也皆有可能。不过现在不是时候,胡人还得靠他顶着,这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不值得信赖。”
陈庸与顾渊一直聊到九阳领着两个红颜往回走,他们也止住了话题,陈庸转身看向顾渊:“师哥,为何会如此点拨于我?”
顾渊微微一笑,拍了拍陈庸的肩膀:“家师的叮嘱,让我好好待你。公瑾与卧龙虽各为其主,但不影响他们都是英雄,英雄惜英雄,让孤独的人在这乱世,还能寻得故乡的感觉。”
陈庸对顾渊深施一礼,之后借等九阳之名和顾渊分手,两人就此告辞,顾渊独自回营。
陈庸看着顾渊的背影,心生寒意,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冷颤,他这个师兄,最好不要成为敌人,如若反目,必定会腥风血雨,曹峰与子凡会首当其冲……
之后他与沈尚云说了与顾渊见面的细节,沈尚云原来也听说过顾渊,但是竟一次也没有见过这个人,他不常跟在太子身边,却掌握着太子的一切。沈尚云对于顾渊说的最后一句话很有兴趣,其中未提既生瑜何生亮的矛盾,却点的其孤独与慰藉,这是其孤独求败时,遇到了劲敌后的欣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