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一些丧心病狂的富户人家,为了节约一些口粮,竟然让家中的仆人前来吃赈灾的粮食后,杜如晦和房玄龄狠狠的瞪了一眼身后的官员。
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身后的官员中,会不会有这样的国之蛀虫...
而那些官员,霎时间,也明白了刚才太子李承乾那一眼的含义。
暗自下定决心,回去就要好好的问问家中,到底有没有做出这等有失身份的举动...
听到李承乾的话后,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知道了问题之所在。
杜如晦立马朝着身后的众多官员问道:"现在知道了救灾的难处,你们可有什么法子,能够有效的帮助这些难民,且阻止那些没有受灾的百姓,加大我们的负担。"
房玄龄和杜如晦有一句话并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李世民前段时间积攒下来的粮食,只有八十万石,经过十来天的赈灾,已经去了将近一半。
如果,再不想出一个有效办法,在十五天左右,结束掉,这场赈灾,那么就会有天大的麻烦。
"以前也就是这样按部就班的救灾,并没有什么其他办法。"
高士廉,苦笑了一声,答道:“一般而言,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首先就是施粥赈灾,让他们能够缓出那口气,再次就是帮助遭了灾的难民,搭建房屋,让他们度过苦难时期,等到天灾过后,朝廷贷给他们种子,或一些口粮,他们回到原籍,就算胜利了。”
只是,说一千道一百,有一句话,在太子李承乾面前,他还是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尽量少死一些人,就算是平安度过了...”
就在,杜如晦、房玄龄辅助太子李承乾,商量如何有效赈灾的时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不知道,一骑飞驰而来的骏马上,背着一面红色旗帜的传令兵,从春明门呼啸而过,六百里加急,带给李世民以及整个朝廷一个噩耗。
潼关,蝗灾。
其规模之大,毋庸赘言,遮天盖地,所过之处,庄稼、植物、树木皆没。
只不过,贞观元年时,大唐也发生了蝗灾,但仅限于两个州之地。
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听说只有潼关一个地方发生蝗灾,虽说有些头疼。
但觉得问题不大,还在把控的范围之内。
所以,李世民也只是第一时间,召集众大臣,商议好对策,应付这次的祸不单行。
只是就在商议好赈灾方案之后。
随后几日,又有信使骑着快马,一匹接一匹的来到长安。
在李世民的统治版图上,从潼关,扶风,华县,凤翔,泾阳,三原直到岐山,周至,再到陈仓。
全部发生了蝗灾。
这时候,就算默默计算着存粮,以为再有十天半个月,就能度过这次旱灾,一直稳坐钓鱼台的二凤,脸上也再没有了一如既往的沉稳。
也不怪李世民不慌乱,实在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依据古人“天人感应”的理论,很多盲目的百姓会认为是是统治者犯了错误,上天放出灾难“天谴”来惩罚他。
加上他上位确实不算光彩,所以很容易被人诟病。
没有办法,随后的大朝会那天,李世民带着满朝文武大臣,跑到皇家园林祭天,并成为第二个下达罪已诏的皇帝。
在东宫到皇家园林的路上,看到蝗虫纷纷起舞,李世民随手抓住了几只蝗虫,一脸痛苦的表情,说出了那句,史书所记载的名言。
“百姓种出来的粮食,便是百姓的性命,你们还想要偷食,这是在害我的子民!如果百姓有错,那就是我的错,若你有灵,就别祸害苍生,来吃我的心肺吧。”
一群官员劝道:“圣人,这些蝗虫绝对不能吃,会伤了您的身体。”
李世民一脸痛苦的说道:吾欲将灾祸转移于吾身,何惧疫病?
众臣纷纷跪倒在地,恳求道:“圣人!由微臣代你吃吧!”
颇有表演天赋的李世民,在这种政治作秀的时候,怎么可能真的让那些大臣,代替他。
他满脸悲痛的说道。
"朕作为一国之君,当为民受灾,岂可让他人代劳?苍天啊!望您体谅朕的心意,朕身得疾病不要紧,但绝对不能让那些蝗虫伤到我的百姓。”
当下将蝗虫香吞入腹中。
这种朝廷大事,后宫包括所有的皇子,自然不能缺席。
这让走在最后面的李恪都来不及阻止,看着李世民一口吞下蝗虫,嘴角冒出绿色的汁液,忍不住在心里默默说道。
“阿耶,你好歹裹点面粉,炸一下啊!这玩意吃刺身,多不卫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