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淮山得到了两万将士,实力大增。他开始野心勃勃地策划着下一步的行动,企图在乱世中谋取更大的利益。
陈淮山心里很清楚,他根本不想动用赵国和燕国那十万军队。因为一旦使用了这些军队,他就会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这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至于那些军队是否只是在这里吃闲饭,那是云缨公主需要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与他无关。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李华的伤势终于痊愈了。他深知自己对云缨的感情已经无法割舍,于是决定辞去将军之职,回到她身边陪伴她。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他心意已决。
李华悄悄写好了一封辞职信,信中表达了他对云缨的深情和决心。然后,他找来了一个值得信赖的亲信,将信交给他,并嘱咐他务必秘密地送到云缨手中。因为他知道,如果被发现私自离开军队,那就是死罪。
亲信带着李华的信,踏上了前往云缨所在地的旅程。一路上,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可能的危险和监视,确保信件能够安全送达。而此时的李华,则在等待着云缨的回应,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李华坐在那里,心里焦急不安。他已经等了很久,但始终没有见到任何人前来。他开始怀疑起来,是不是云缨找到了新的宠儿,把自己给遗忘了?这种想法让他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沮丧。
“我这个将军当得有什么用呢?”李华心中暗自悔恨,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接受这个职位。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身份,也许他就不会被人忽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孤独地等待着。
小主,
他回忆起过去与云缨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然而,如今一切都变了,他感到无比的失落和孤独。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只能默默地坐在那里,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懊悔。
等了两个多月终于等来了消息,说是朝廷有急事需要他处理,要立马将他调回京城去。李华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得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激动地让人立刻收拾东西,然后像离弦的箭一样迅速离开了。他的心情犹如燃烧的火焰般热烈,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陈淮山看着李华飞奔离去的马车,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心中暗自好笑,这个李华竟然如此匆忙,连给自己辞别一声都忘记了。不过,他也理解李华此刻心急如焚的心情,毕竟他刚刚得知了自己身世的真相,内心肯定充满了震惊和疑惑。想到这里,陈淮山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村落里,竟隐藏着如此惊人的秘密?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所震撼呢?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陈淮山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华离去暂且不提,陈淮山回到营帐后,立即召集了手下的将领们商讨战局。他深知云熙的厉害之处,不仅自身实力强大,其手下的大将更是个个骁勇善战。面对这样的对手,必须要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应对。
陈淮山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敌人的优势和弱点。他认为,虽然云熙的军队战斗力强,但他们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粮草供应可能会出现问题。针对这一点,陈淮山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切断敌军的补给线、骚扰敌军的后方等。
同时,陈淮山还强调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他要求手下的探子加强对敌军的监视,及时掌握敌军的动向和战略意图。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此外,陈淮山还鼓励手下的将士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信心。他说:“我们虽然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奋勇作战,就一定能够战胜他们。”
最后,陈淮山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将任务分配给各个将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按照计划行事,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云熙这些日子心情异常烦躁,眉头紧锁,仿佛心头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时间一天天过去,事情却毫无头绪,这让她感到无比焦虑和无奈。每当夜深人静时,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问题和困扰。
这天,云熙坐在书桌前,疲惫地看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心情愈发烦闷。正当她准备起身去透透气时,一封书信突然映入眼帘。那熟悉的笔迹让她心头一震,原来是刘治寄来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