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请罢民报进退失据

士林正统其实是瞧不上所谓的《民报》,甚至还认为这不过是奇技淫巧。可当《民报》的影响力呈爆炸增长的时候,他们慌了。

其实华夏的话语权一直掌握在士林手里,士林想要收拾谁就能收拾谁,甚至连皇帝都不例外。放在地球位面,哪怕是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强势皇帝,等他们死了之后,读书人不照样将他们贬到地上?甚至等明朝亡了之后,修《明史》的那帮读书人都恨不得将朱元璋和朱棣说成千古暴君。

而当林雅菡代表皇帝发行《民报》后,士林的“释经权”就不再是独家所有了。何况士林内部本来也不是铁板一块,豪门与寒门,南方与北方……

后世的人为了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都能大战三百回合,最后还杀出一个提议放辣椒的。所以《民报》在士林的影响力也是逐步扩大的,尤其是那些寒门士子。

需要注意的是,能够在封建时代念书的就没有穷人。如果类比到后世的话,基本上能够上学堂的在后世都起码是中产家庭起步。

至于能供孩子念到考取秀才,那在地方上也算是小富人家了。因此封建时代的寒门与豪门的区别可不是后世工薪阶级与马云的区别,而只是TOP500富豪与TOP100富豪的区别而已。

不过相较于那些豪门读书人,寒门读书人好歹还是有些理想主义和良心的,所以对于林雅菡提高农民和工匠地位的提议是不反对的。

毕竟林雅菡并没有触及读书人的“免税权”,所以绝大部分读书人和林雅菡的利益冲突并没有那么尖锐。

别小瞧“免税权”这三个字,基本上封建时代的一个王朝的兴衰都多多少少与之有关。清朝雍正如果不是搞“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没准所谓的鞑清入关三代就要解体更遑论康乾盛世。

但即便是对清朝根基有着如此重要的政策,到了乾隆时期也不得不废除“官绅一体纳粮”。因为这条政策等于是将皇帝与地主阶级彻底决裂,一个阶级的统治代表是不会反对自己所属阶级的。

作为后世来的穿越者,林雅菡脑袋里自然知道什么是更先进的体制,但她同时也更明白什么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林雅菡做的每件事只会领先时代一点点,因此林雅菡看起来就是一个温和的改良派。

“什么?他们居然提议查封《民报》?”林雅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无语了。

且不提这件事完全不会被皇帝批准,哪怕是士林内部都不能接受这个提议。要知道士林可是口口声声说“不杀言官”的,结果现在你们居然提议查封《民报》?那是不是以后皇帝也可以啥言官?

“他们这是急了。”林雅菡最后说道。

果不其然,这份奏折被皇帝明发出来之后,翰林院和御史台两个地方是反弹声音最大的,甚至还有国子监的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嘲讽上折的人是“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