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家庭戏曲唱腔学习

许浪则在处理一些拖腔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拖腔是戏曲中很重要的部分,需要把一个音拖长并且保持音准和韵味。他发现自己拖腔的时候总是会跑调或者失去韵味。梁梅建议他多听一些戏曲唱片,感受一下专业演员是怎么做的。许浪每天晚上都会拿着村里唯一的一台旧收音机,听着里面播放的戏曲,仔细地琢磨拖腔的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家人对《天仙配》的唱腔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他们开始试着把唱腔和表演结合起来。梁梅拿出之前制作的简易道具,分配角色。大儿子扮演董永,小女儿扮演七仙女,她和许浪则在一旁指导。

大儿子拿着“锄头”,模仿着耕田的动作,一边唱着“你耕田来我织布”,努力地让自己的动作和唱腔协调起来。小女儿则挥动着“水袖”(用布条做的简易替代品),轻盈地走着台步,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唱着“夫妻双双把家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表演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挑战。大儿子的台步走得有些生硬,不像戏曲演员那样轻盈优美。梁梅告诉他:“台步要小而稳,脚步要轻盈,就像你在云朵上走一样。你可以先慢慢地走,找到那种感觉再加快速度。”大儿子按照母亲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逐渐找到了台步的技巧。

小女儿在表演中表情不够丰富。梁梅对她说:“你是七仙女,你看到人间这么美好的景色,还有你心爱的董永,你的表情要更加生动,要有惊喜、快乐的感觉。”小女儿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努力地让自己的眼神和笑容更有感染力。

随着对《天仙配》表演的深入练习,一家人的戏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表演吸引了邻居们的注意,邻居们常常在路过院子时驻足观看,还不时地鼓掌叫好。

“你们这一家子真是厉害啊!这戏曲唱得有模有样的。”一位大妈笑着称赞道。

“是啊,这动作、表情都太像那么回事了。”一位大叔也竖起了大拇指。

受到邻居们的鼓励,梁梅一家学习戏曲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决定学习更多的戏曲剧目和唱腔。

大儿子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被京剧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所吸引。他选择了京剧《京剧英穆桂英挂帅片段进行学习。京剧的唱腔比黄梅戏更加复杂,有西皮、二黄等不同的腔调。大儿子在学习西皮流水“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这一段时,花费了不少功夫。他要先掌握西皮流水的节奏特点,快速而有韵律。

“这西皮流水就像打仗时的战鼓一样,要节奏紧凑,声音要响亮、清脆。”梁梅向大儿子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