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永别了,皇祖母

皇家则不需要,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便亲爹死了,太子爷也要马上登位处理国家政务。至于皇帝以外的宗亲,以守制三个月为最,少则五日的也有,具体多少日由皇帝来决定。

老太太崩逝,守制三月已经是顶格。

瀛州偏远,实际上朱老七只需守制月余。

宗庙有几间耳房,也是朱老七守制的地方,吃住都要在里边。有事出门,则要对着牌位告罪请假。

对朱常瀛来说,这也无所谓,换个工作地点而已,而且清净了,非必要则无人打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想到,老太太的离去令朱常瀛有了难得空闲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几篇文章。

他的手边就有一本新鲜出炉的剧本。

《裹足记》

不过作者并非大名鼎鼎的汤显祖,而是那个青楼浪子吕天成。

该剧讲述,富家女卢巧娘家道中落,为亲父嫡母卖去扬州,沦为准瘦马,饱受折磨又被几经转卖,最后得了花柳被主家丢出门,为乞丐凌辱至死的悲惨故事。

朱老七翻看了几页,就觉写的入木三分,看的头皮发麻!

据吴四娘言说,故事都是真的,只是主角不同,采选这些女人人生中最为悲惨的遭遇归为一人。

其实吧,妓女这个行当并非皆悲惨,也有主动投身其中的,也有退役之后找个男人嫁了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当然,被迫营业的居多。

世界上也不只她们悲惨,悲惨世界,无人可以例外。

《金瓶梅》写的好,但太特么黄了太特么写实了,绝大多数人只看其中的黄段子而忽视了剧中人的遭遇,属于世俗小说,而非悲剧。

这个时代需要悲剧,只有悲剧才能唤醒人类的良知同愤怒,进而埋下改变的种子。

之前的《沉塘记》就很热,火爆大江南北。

这本《裹足记》效果应该也不会差。

吴四娘这老娘们还是有些人脉的,新剧一旦在屏东、澎湖打开局面,便会很快传播至南京、苏杭等大城市。

对于歪风陋俗,单单政令还不足够,要加大舆论宣传。仅仅文字宣传也不足够,毕竟这是一个文盲占据绝大多数的社会。曲艺说书,民间小调才是民间思想传播的主要渠道。

《沉塘记》、《裹足记》就能破除歪风陋习了么?

当然不能够,移风易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慢慢来,总有云开见月明的那一日。

夜半读完《裹足记》,朱老七略略思索片刻,提笔在一张空白纸张上写了几个大字。

《溺婴记》

这年头男女房事也没个预防措施,全靠自我控制。加之男女偏见,生活水平限制等等原因,弃婴溺婴多不胜数。

这些刚出生就死掉的小可怜,绝大多数是女婴。

从某些方面来说,那些睡不到婆娘的苦哈哈其实是活该的,或许他的父母就曾遗弃过女婴。

大明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而且越往南走越夸张,这是不争的事实。

瀛洲法律禁止弃婴,否则与谋杀等罪。

有用,弃婴溺婴现象确实大幅度减少,但减少并不代表没有,而且正常死亡同非正常死亡很难认定,倘若一口咬定说病死,而又没有人证……单单在瀛洲本岛,就有数十起官司悬而未决,没有充足的证据定罪。

朱老七简直要气疯,瀛州不缺土地,而且人工短缺,即便做佃农收入也还可以。但总有这种丧尽天良的父母,以为养女就是给别人家养的,生下就溺死!

这种人,畜生不如!

对待无心之人,除了律法之外,也就只剩下恐吓同惩罚。

自然,官方不能下场恐吓,但民间自发呢?

这一次,朱老七没有仅仅写三个字,然后丢给人自由发挥,而是有着具体要求。

《溺婴记》,将是一部志怪小说,进而改编为戏曲。

简单来说,就是大搞迷信。

就比如溺婴变厉鬼索命,或者玷污祖坟,家族九世倒霉,生儿子没屁眼啥的。总之,要写的恐怖,怎么吓活人怎么写。

一阵风吹来,朱常瀛只觉后脑勺冷飕飕的,风吹珠帘,悉悉索索。

唉,祖宗们又无聊了,这是要聊天么?

......

永明城,马时楠正为一事举棋不定。

盘踞在叶赫河流域的那拉氏遣使,有意同永明城结盟,共抗建州老奴。

此事要从万历41年说起。

永明城不堪忍受建州盘剥,非但将建州驻军给屠了,更攻破建州营寨四座。一番统计,毙杀建奴两百余,俘获人口将近五百,各类物资牲畜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