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式效果显着,流民们的技术水平提升得更快了。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村民和流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大家如同一家人一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然而,人力短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现有的人力依然捉襟见肘。林锦儿再次陷入了沉思。

一天,她在与一位老者的交谈中得到了启发。老者说:“我们可以发动村里的妇女和儿童,让他们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林锦儿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她开始动员村里的妇女和儿童。

“大娘,您可以帮忙整理丝线。”“小朋友,你可以给叔叔阿姨们递递工具。”

妇女和儿童们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到生产中来。虽然他们能做的工作有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压力。

在解决人力问题的过程中,林锦儿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有些流民因为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想要离开;有些村民对与流民一起工作存在抵触情绪。

“我们都是一家人,要相互包容,共同努力。”林锦儿不断地做着大家的思想工作。

她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渐渐地,村民们的抵触情绪消除了,流民们也安定了下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林锦儿还对工坊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她根据每个人的技能和特长,重新分配了工作任务,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顺畅。

“大家按照新的分工来,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我们就能完成更多的订单。”林锦儿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村庄的人力短缺问题终于得到了缓解。工坊里一片繁忙景象,机器声、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繁荣的乐章。

但林锦儿并没有放松警惕。她知道,人力问题是一个动态的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她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人力保障机制,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她想到了与周边村庄建立合作关系。当村庄人力不足时,可以从周边村庄借调人员;当周边村庄有需要时,村庄也可以提供帮助。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我们的人力问题,还可以加强与周边村庄的联系,实现共同发展。”林锦儿与村民们商量着。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林锦儿派人去与周边村庄洽谈合作事宜。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与几个周边村庄达成了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林锦儿还注重培养村里自己的人才。她在村庄里开办了学堂,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丝绸纺织和瓷器制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些孩子是村庄的未来,我们要让他们从小就掌握本领。”林锦儿说道。

在林锦儿的努力下,村庄的人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新产业得以顺利发展。但她也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和村民们。

一天,林锦儿在工坊里巡视时,发现一个流民工人在工作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她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