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新的管理者们上任之初,就遇到了不少问题。老张虽然手艺好,但在安排生产任务时过于保守,导致进度缓慢;小李的创新想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无法实现;王嫂在协调工人关系时,因为过于偏袒一方,引起了另一方的不满。
林锦儿得知这些情况后,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耐心地指导:“老张,生产任务的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既要保证质量,也要注重效率。小李,创新的想法很好,但在实施前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多与工匠们交流。王嫂,协调关系要公平公正,不能有偏袒之心。”
在林锦儿的指导下,管理者们逐渐找到了工作的方法和节奏。老张学会了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大大提高;小李调整了创新方案,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王嫂也改进了协调方式,工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但随着产业的发展,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周边的一些村庄也开始发展类似的产业,并且价格更低。这给村庄的新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锦儿姑娘,这可怎么办?他们的价格比我们低,我们的订单都减少了。”管理者们着急地向林锦儿汇报。
林锦儿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不能只跟他们拼价格,要拼质量和特色。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开发出更多独特的款式和品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管理者们组织工匠们进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成立了研发小组,根据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设计出新颖的丝绸图案和瓷器造型。
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名叫阿强的年轻工匠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设计的一款丝绸图案,融合了村庄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元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客户的喜爱。
林锦儿对阿强赞赏有加:“阿强,你做得很好。我们就是要这样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庄的新产业凭借着高品质和独特的设计,重新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订单又源源不断地涌来。
然而,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仍然是林锦儿关注的重点。她意识到,仅仅依靠现有的管理者和工匠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
于是,林锦儿在村庄里开办了培训班,邀请有经验的管理者和工匠担任老师,向年轻的村民传授知识和技能。
“孩子们,你们是村庄的未来,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林锦儿在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说道。
在培训班里,年轻的村民们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经常到工坊里进行实践操作。
其中有一个叫小芳的女孩,虽然年纪小,但学习刻苦,进步很快。她在一次实践操作中,提出了一个改进瓷器烧制工艺的建议,经过试验,效果显着。
林锦儿看到了小芳的潜力,开始重点培养她。小芳也不负众望,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匠。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庄的新产业在这些优秀人才的管理和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还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但在拓展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成为了一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