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南宫尧眼中的科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南宋时期,无论是致力于经义研究还是擅长诗赋创作的进士考生,都需历经一场严谨且全面的三阶段考试。

首先,考生们被要求撰写一篇“论”,这是一篇深入剖析政治或哲学原理的理论文章,旨在展现他们的学术造诣和思辨能力。此外,他们还需针对现实政策问题,给出三个具体的解答(策),以体现其对于朝廷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独到见解。

对于诗赋考生而言,他们则需在严格的规则指导下,依据指定的题目,创作出一首诗和一篇赋。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还需在有限的篇幅内,灵活运用复杂而精细的写作技巧,以展现其非凡的文学才华。

然而,两年的时间对于遥远各州的学子而言,却显得异常紧迫。他们需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才能抵达京城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这段旅程不仅耗时漫长,更充满了重重困难和未知的风险。

在赶往京城的途中,不得不面对恶劣天气的侵袭、劫匪的威胁以及疾病的侵扰。这些挑战使得他们的赶考之路充满了九死一生的危险。在漫长的赶考之路上,他们如同穿越荆棘丛林的探险者,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艰辛。

天边刚刚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学子们便迎着曙光,踏上了泥泞而崎岖的道路。随着日落的脚步悄然降临,山间的野兽开始发出低沉而可怕的咆哮,而劫匪的威胁则如同黑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尾随其后,让人都不寒而栗。

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手中的火把在黑夜中摇曳,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他们不仅要应对身体上的疲惫,更要面对心理上的恐惧与不安。

暴雨随时可能倾盆而下,泥泞的道路变得更加难以行走;暴雪纷飞,整个世界仿佛被白色的寒冷所吞噬。尽管衣物湿透,鞋子磨破,他们不得不挣扎前行。

南宫尧突然想到,祝星氿的遭遇便是如此。他在途中先遭遇了劫匪的袭击,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但他凭借着机智和勇气,最终挣脱了劫匪的束缚。然而,就在他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又将他推向了生死的边缘。他在风雪中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刀刃之上,险些命丧于此。若非他拥有那个神奇的“传家之宝”的庇佑,恐怕也无法顺利抵达临安,参加那场至关重要的省试。

备考期间不仅考生需要付出努力,他们的家庭、学校和地方官员也并非闲着。

科举考试对于整个家庭乃至家族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学子们需要面临诸多生活挑战,其中结婚、生子、养家糊口、赡养父母、承担家族事务……这些日常事务都需要有人为他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协助处理,或是妻子儿女、或是父母族人。

在备考之余,许多出身寒门的学子还需在官学中担任教职,或更为艰辛地担任村塾教师,以维持生计。而母亲和妻子往往成为繁重家务的承担者,甚至于还需要她们来承担补贴家用的责任。

投身商海也是一种选择,不过若是碰上朝廷的职业限定可能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照料家产、投身于社会事务,为家族争取荣誉和利益,他们需要在科举考试与日常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在没有考中做官之前,家庭的其他成员往往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以支持学子们的备考。这无疑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然而,家人们通常会默默付出,相互支持,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学子们也会在备考之余,尽量分担家庭的责任,展现他们的担当和责任感。

显然,地方官员在筛选和确定科举考试资格的流程上,表现得尤为严谨和繁琐,这一过程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多部门的协作方能完成。

在决定考生资格的初始阶段,州县官员会提前在举行省试的年份之前,通过县学进行细致的工作。他们需精心拟定一份将要参加考试的考生名单,这份名单的拟定不仅是基于考生的学识和能力,更是对考生品德和家族背景的全面考量。

为了确保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县官会向每一位已通过解试的考生索要家庭保证书(家保状)。这份保证书需详细记载考生的家族世系、当前住址等关键信息,以确保考生的身份真实可靠。随后,县官会将这些保证书递交给州官,由其转交给州学进行进一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