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很快给了郑荨回复,看着光幕,郑荨都想笑,人与人之间能不能有点信任感了,一个个在房间搞人防工程建设呢?就差挖地道准备搞游击了是不是?
想起来自己印象深刻的视频,郑荨觉得也得叫这群老祖宗们看看,不然双方相互提防着,还能不能愉快地一起玩耍了,叫系统控制了这些房间的电视屏幕后,郑荨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看各位老祖宗都不困,那带大家看纪录片吧,也看看在我眼中的草原人民是什么样的!
1959年至1961年是新中国史册里凝重的一页,灾祸、饥饿席卷全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儿院里聚集了大量孤儿,这些孩子普遍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和死亡的威胁,当时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同志,心里牵挂着这些孩子,夜不能寐
…
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康克清遇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请他帮忙支援些奶粉
乌兰夫思索片刻后,提议把孤儿接到内蒙古自治区,转送给当地的牧民收养,这个建议被中央采纳,于是这群孤儿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牵头,安排人力、财力,部署接运孩子,凡有接待孩子任务的盟、旗,立即成立保育院,在孩子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他们向中央和人民保证,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
老祖宗,听听他们的故事和声音吧!
草原上的母亲说,“你们是国家的人,我只是草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国家把你们交给了我,我再苦再累,也要把你们养大成人!就叫我阿姨吧!”
孩子们回应说,“妈妈,您是比我们生身母亲还亲的妈妈,我们曾叫您为阿姨,但您这位‘阿姨’在我们的心中早已演化成了妈妈。据说,我们与您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血液中流淌着您的汗水。蒙古族对先人是不立碑的,但您早已是我们心目中一块高耸的石碑……”
苏尼特右旗都仁乌力吉苏木的牧民哈斯巴特尔和妻子色仁杭拉夫妇当年来到旗的保育院时,看见一个大哭大闹的女孩,谁都哄不了,色仁杭拉把孩子一抱到怀里,女孩像见到了妈妈,立即不哭了。缘分!缘分!牧人夫妇高高兴兴地收养了这个女儿。起个名字,阿拉坦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