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萧逸穿越之前,记录频道都没有一部,能比肩《舌尖》的纪录片了。
当然,各种优秀作品也是有的,但很多都是深受《舌尖》影响,
比如《航拍华夏》等。
所以萧逸相信,只要记录频道里的人不是酒囊饭袋,
那都能清楚《舌尖》的价值。
果然没多久,萧逸就收到了电子邮件。
发邮件的人自称是央妈记录频道的副总监,
表示对萧逸的文案很有兴趣,想要跟萧逸负责对接,到时候方便洽谈。
萧逸挑了挑眉,打字回复。
【不用了,我跟石部长已经在互相联系了。】
那头的副总监很久没回复,半天才回复了一个字。
【好】
……
接下来的两天,萧逸去了一趟央妈电视台,
见了记录频道的所有管理层。
他们很显然都是看过《舌尖》文案的,对于萧逸的到来那是无比的欢迎,
毕竟这可能可以一挽他们九套的颓势啊!
接下来谈的就是合作细节。
到这个环节了,其实不少人都好奇,为什么萧逸要在纪录片插一脚呢?
石世伦也是有这样的疑问。
不过这对萧逸来说不是问题,简单来说还是一个成本的问题。
《舌尖》里的内容都有现成的,萧逸随手拿出来,就能有很多人看,
能躺着赚名气,谁不想躺呢?
当然,萧逸不只是奔着赚名气来的,
拍这个纪录片,有很多战略层面的好处,
比如提升个人品牌的深度与广度,
虽然纪录片萧逸不出镜,但作为幕后主导和核心创作者,
他的名字会出现在片头或片尾的制作名单中。
这不仅让他从“流量明星”标签中抽离出来,还能给他塑造更深层次的形象。
虽然萧逸不避讳被别人说是“下里巴人”,但手上能多一张“名片”也是好事,
而且还能帮助他跨越娱乐圈的局限,进入更高层次的公共文化领域。
与央妈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含金量”极高的背书,
能够让他的名字与权威挂钩,就已经很不错了。
然后就是人脉方面,
和央妈合作,能让萧逸接触到一批文化、传媒和政策层面的核心资源,
这对于他未来在影视、科技或其他商业领域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