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铺垫

回家上班 作家林特特 2202 字 4个月前

新谊医院的住院部、门诊部在新院区,放射治疗室在老院区。新老院区挨着,进出口不一,像相差百岁的邻居,像曾曾祖父和孙子隔条小道相望。

新院区大部分是新楼,老楼的年纪也不过三十来岁,最多九十年代初修建,走廊、大堂、雕塑、门卫室、车库,和一般高级写字楼的没啥区别。老院区的建筑物、陈设则相对老旧,有年头,看得出,它们的古老历史、辉煌前身。

老院的门飞着檐,巍峨、大气。朱红门身,两只门环,衔着门环的铁狮子,威风凛凛,和分立在朱门左右的一对石狮子,凭表情能看出来是一家子亲生的,这家还一直有双胞胎基因。石狮子旁有块长方形的石碑为老宅作证,这片土地,一些砖瓦,最早能追溯到数百年前,此地是清军入关后,第一批铁帽子王中某位的王府。

有清一代,十三朝,而后是民国。权臣更迭,亲王们倒了又立,死了又继。北洋军阀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场,人换了一茬茬,血洗地一遍遍,然而好地段,好风水的房子、院子不会闲着,总有人住,总被修缮,红白喜事轮着来,添丁进口从未绝。

如果墙会说话,墙有记忆,它一定记得无数次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火树银花、大鸣大放的时刻,它也一定难忘,多少回,它变成断壁残垣,见识到家破人亡,于夜深人静,惊听鬼哭狼嚎。

俱往矣。

老王府曾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一则国际新闻上展现风采。西方一位着名传教士不知用何种途径取得它的产权,将其改造成教会医院,取名“谊和”。无论性质,谁是老板,老板何种国籍,谊和医院造福人民,培养了一批医疗骨干是铁板钉钉,功勋卓着的。

一去二十年,建国后,人民政府将教会医院的人员、设施、档案都收归国有,谊和更名为新谊。而今又过去了七十多年。老院区的朱门上挂着的诸多木牌说明,除了放射治疗科、风湿科、皮肤科等几个科室外,还承担着研究、交流的职能,比如xxxx研究会、xxxx基金会、xxxx实习基地等。

2018年的9月1日,郎甜甜正式成为西贝小学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天,陈雨两口子开始试运营新的日程安排。他们统一六点起床,约定六点半,必须一起出门。朗因开车,早餐由陈雨备好,三明治,一式四份,在车上吃。朗司机的目的地有仨,第一站,新谊医院老院区,陈雨陪陆援朝做放疗;第二站,西贝小学,朗因送郎甜甜上学,脱盲行动开始;第三站,朗因单位,八点准时到,电子打卡,人脸识别,纪律严着呢。

重要的日子,重要的时刻,陈雨不能和宝贝共同见证。一路上,她絮絮叨叨坐在副驾驶上,头保持扭着的姿势交代甜甜,颈纹都凹出来了。

什么“你们教室在三号楼103,你别跑到一号楼了”,什么“别剩饭,老师让喝汤喝汤,让吃菜吃菜,不爱吃的也要吃完,第一天要给同学老师留下好印象。”什么“上课别说话,下课才能上厕所”,什么“妈妈小学一年级第一天上学,在操场跳绳,跳着跳着,操场上就剩我一个人,所有同学都去上课了,我还没醒过神呢,你可别这样……”

朗因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握成话筒状,笑得咳嗽,他问陈雨,“要不,你替她上学吧?”

时间算得好,虽然有几条路交通管制,不到七点,他们已抵达第一站。朗因先下车,从后备箱取出丈母娘的折叠轮椅,调整好,他扶着拄拐棍的丈母娘坐上去。那边,陈雨亲亲郎甜甜的小脸,再整理一遍书包的肩带,偷偷叮嘱,“老师不让戴电话手表,妈妈把电话手表藏你书包前袋了,有什么事,你就给妈妈电话。”

“妈妈,下午是你来接我吗?”甜甜回亲陈雨,要嘴对嘴的亲。

“对,妈妈陪姥姥去完医院,马上去接你,今天第一天上学,放学早,两点半,你们就放了。和新同学好好相处,另外,肯定要自我介绍,你都记得怎么说吧?\"陈雨摆脱了女儿密不透风的拥抱,关上车门,和朗因碰碰脸,算是告别。陈雨推轮椅上的陆援朝过马路,新谊老院门前不许停车,朗因把车停对过的路边。

“姥姥再见!”车从她们身边路过时,甜甜摇下后排车窗招手大叫,朗因面朝前方,没看陈雨,嘟着嘴,手心碰一下,手张开,冲着陈雨的方向,飞了个吻。

才七点,新谊老院的朱门未开,陈雨和陆援朝在石狮子旁等,母女俩闲聊着。

“幸好是九月,要是十二月,这个点儿,来排队,还不冻死?”陆援朝撑着拐,从轮椅上蹒跚下来,走了几步,活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