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温柔地洒落在战俘营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气。
达萨怀中紧紧抱着一张改良弩的图纸,脚步轻快地穿梭在营地的小径上,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
今天,他有幸被邀请参与墨家学者讲解《墨经》的珍贵课堂,这是他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达萨的心情异常激动,他深知,只有在这样的学术殿堂之中,他才能暂时忘却战争的残酷,沉浸于智慧的海洋。
讲堂位于营地的中心,一座由青石砌成的简易建筑,中央矗立着一盏青铜灯树,其光芒在昏黄的日光中显得格外温暖而明亮,映照着七名墨家学者的身影,他们正围坐在一块铺展开的星图上,讨论着天地的奥秘与人世的法则。
主持这场辩论的是墨家着名的侠客禽滑厘,他不仅武艺高强,更是一位深谙墨家学说的智者。
为了教化战俘,传播兼爱非攻的理念,禽滑厘特意来到豫章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
“兼爱非攻,实乃天道。”
禽滑厘的声音沉稳有力,他用木杖轻轻敲击着一块刻有“尚同”二字的石砖。
“正如日月普照大地,无私无偏,墨家之道亦是如此,追求的是天下大同,人人平等。”
禽滑厘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略显生疏却坚定的声音突然响起。
“日月也有暗影!”
这突如其来的发言惊动了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达萨身上。
达萨意识到自己失言,慌忙跪伏在地,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禽滑厘非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将手中的《大取》篇竹简轻轻递到了他的额前。
竹简上,古老的文字在灯光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年轻人,且说无妨。”
禽滑厘的声音温和而充满鼓励。
“墨家经典不怕被蛀,只怕无人诘问。你的疑问,正是我们求知的动力。”
说着,老者用手指轻轻抚摸着竹简上的虫蛀孔洞,那些看似瑕疵的痕迹,在禽滑厘的眼中却成了智慧的见证。
达萨缓缓抚摸着脖颈上那枚象征着种姓身份的赭印,缓缓站起身,说道。
“若兼爱众生,为何汉军要锻造杀人之剑?”
同时举起了一支由汉军精心铸造、锋利无比的弩矢,那冰冷的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光芒。
禽滑厘见状,轻轻地将手中的木杖横置于案头,随后以沉稳有力的笔触,在石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