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高产红薯的命令,被强制推行了下去。
汉中平原,除了少量平民所有的农田,不能强行要求他们种植高产红薯之外,但凡是闯营能够控制的土地,都在闯营大军的主导或帮助下,陆续种上了。
结果,得出的最后结果是,实际种植面积,一百二十万亩。
很多本地老百姓被劝说之后,或多或少地种植了一部分。
怎么着,也要给各位“军爷”几分面子。
何况,人家“军爷”只是客客气气地推荐劝说,即便被拒绝了,也是丝毫不会动气、动手。
人家带来的秧苗,不要一分一厘钱,纯粹白送。
这玩意儿又不挑地儿,屋前房后、荒地沙地旱地,都可以种植。
完全可以在自家主要的粮田之外,尝试着种上一点。
就算不如“军爷”们说的,产量极高。哪怕是光长些叶子,打下来喂鸡鸭牲口,也是好的。
其实,大明末期,很多由美洲、非洲、欧洲等地传来的高产农作物,已经在局部地区开始种植。
大明有个很有名的工部官员,名叫徐光启的,曾长期努力在整个大明范围推广种植。
比如,红薯、马铃薯、玉米等等。
可惜,在推广种植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强大的阻力,导致最后,成果了了。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户不信任。
绝大多数的农户,每年正常操作,都不一定能够喂饱一家人肚子。
哪里敢种一些,一辈子都没见过面的农作物。
也许,一次冒险,就会导致全家人不可预测的灾难。
当然,徐光启在推广的时候,遇到的另一个主要阻力,来自于绝大多数的地主老财。
其实,地主老财们不怎么关心地里农作物产量高不高。
反而,大家种的农作物都欠收,反而对他们更加有利。
因为,往往在这样的年成下,很多更小的有土地的农户,不得不卖掉一些土地,来求取全家生存下去。
所以,在大明江南一带,很多地主都热衷于种植高价值的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