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平白无故的出现一个男人。
心理咨询室。
“裴医生,南星姐姐。”
上次那个女孩到了第二次预约的时间。
女孩看上去好像真的比上一次状态要好一些。
裴叙白等待女孩先开口。
“我,我感觉我好多了,晚上能睡着的时间越来多了,只是……”
女孩犹豫着。
裴叙白还是耐心等待着女孩开口,有的时候,耐心倾听,很大程度上会有不一般的效果。
无论病人是哪种症状,最终的那一种,都是需要认同感。
当耐心倾听,耐心等待他讲出自己纠结着的东西时,对方会慢慢敞开心扉。
无非是需要一个能与自己共情,能重视自己的人罢了。
这个人可以是任何身份,爱人,朋友,同学,陌生人。
女孩接着说了下去。
只是她的好情绪,在学校的时候可以拥有,即使成绩变化不大,但是和老师同学,朋友在一起,确实让她有片刻的逃脱。
只要一回家,就会立刻感到窒息。
明明爸爸妈妈很爱她,可是,又好像不爱她。
她很像一个物件,爸妈想要她摆成什么样子,她就要摆成什么样子。
南星听着,多少有一点小共情。
和她这次回家不也一样吗,一开始回去,爸妈对她嘘寒问暖,很是关心,可是一但孩子远离自己的那种由衷的惦念劲儿过去。
他们意识到孩子已经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又会回到之前的状态。
女孩的爸妈也是,住宿制学校,很久不回来,放那一两天的假,放假第一天,会给女孩做好吃的,会问她在学校吃的好不好,学的怎么样。
就像是新买了一个智能手机 ,一旦新鲜劲儿过去了,好像,也就那样。
于是,父母回到原来的状态,让她一度陷入窒息。
“我想远离他们,又不想远离。我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不奢求他们可以支持我,只希望不要把我贬低到尘埃里,也希望他们可以不要把我当成一个物件。
小主,
我会思考,我有眼睛会看,他们什么都不叫我管,是,我是没管,可是各种事情,各种琐杂的事情会进入到我的脑子里,我不是木偶,这些东西压的我喘不过气。”
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想归家,一个想远离。
裴叙白知道,根因在父母,确实,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在原生家庭。
他是一个心理医生,他想让这些孩子不要再这么多苦。
是的,苦,时代不同,所受的苦是不同的,父母每每都说,你们生在这个年代,该知足了,想想我们小时候怎么怎么样。
他们少年的苦,也许是战争不断,吃不饱,穿不暖。
现在,在物质基础上,又有了一种新的受苦方式,精神折磨。
二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并不是现在的孩子矫情脆弱了,而是时代使然……除了时代变迁,否则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心理咨询师能做的,是尽可能的让他们走出来,做一个崭新的自己。
可是他们做不到,抹掉痛苦的痕迹。
也在有的时候,做不到根治,哪怕是最厉害的心理医生。
他们只是通过倾听和对病人的安慰以及暗示等手段,为病人加上一层伪装,一层正常人的伪装。
可能这层伪装会持续到病人去世的那一瞬间,也可能是一年,两年,三年。
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真的病了?
“如果,你愿意迈出一大步,下一次,可以和你的爸妈一起来。”
裴叙白陪女孩东扯西扯了一顿,最后,临走之前,一直默不作声的南星说了这样一句话。
裴叙白赞赏的看着她。
女孩愣住了。
“我……”
“你是理性的,但是也很感性,不然,不会来找心理咨询师,我相信,你自己能感受到,原生家庭的问题不解决,你可能,会过不去这个坎儿。
“相信你自己。”也相信你的父母。
父母是爱你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在几千年思想的驯化下,在中式教育的驯化下,爱和另一种情感并存。
谁也说不清楚那是什么,只知道,会让孩子窒息,会让这个时代的孩子窒息的情感。
可是,在爱的制衡下,如果指出了一条,能够改变这种状态的道路,那么,请相信父母一次。
就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