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不好意思空手来吃饭,张婶还特意带了一只肥硕的老母鸡过来,一看就知道是专门用来生蛋的。
在这个村子里,大部分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不算宽裕,因此母鸡通常不会被宰杀食用,而是留下来下蛋,然后把鸡蛋卖掉以补贴家用。只有在特殊场合,比如春节等节日,人们才会偶尔宰杀一只公鸡来享用。
没多久,李颂筠就把饭菜准备好了。这顿晚饭可谓是丰盛至极,有鱼有肉,还有几道用酸笋做的特色菜肴,看上去就让人食欲大增。张婶一进屋就来到厨房帮忙,但是饭菜已经全部准备妥当,于是她就帮着摆放碗筷。
“你这孩子,随便吃点就可以啦,又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何必搞得那么隆重呢?”饭菜摆好后,张婶笑着责备道。虽然话中带有责备之意,但听上去却让人感到无比温暖,如果不是关系亲密的人,谁会这样跟你说话呢?
“这段时间许久没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了,所以趁机会我们赶紧痛痛快快地享受一下。快点趁热吃哦!不然一会儿菜就凉了。吃完饭后,我还要跟张叔和张婶聊聊天呢!”
那些孩子们平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尝到这种丰盛的饭菜,所以都兴奋不已。张叔和张婶也都对李颂筠的厨艺赞不绝口。整整一顿饭,大家笑声不断,整个氛围非常温馨。
晚餐过后,李颂筠拿出一些小零食让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她自己则在屋子里收拾碗筷,然后端着糖水走到张叔和张婶面前坐下来开始聊天。她向他们讲述了今天卖酸笋的经历,但关于那一百两银子的事却只字未提。她想邀请张叔和张婶一起制作酸笋,因为品香阁既然能吃得下大量的酸笋,再多加一个供应商应该也不成问题。
再者,笋子的季节性很强,趁现在还有,得多做一些。等过了这个季节,笋子就会长成竹笋了。他们家后面的山坡上有大片的竹林,产出的笋质量很好,有些甚至重达十几斤!留下一部分用来培育成竹子,剩下的应该还够做出不少酸笋。
村里也就张叔和张婶最亲近了,有赚钱的机会当然不能忘了他们夫妻俩。听到李颂筠提到酸笋的事,张叔和张婶也非常高兴,因为制作酸笋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竹笋都是野生的,不花钱,只是需要买几个坛子而已。
当然啦,坛子这个事儿也挺让人挠头的,因为家里的坛子大部分都是家用的,数量不多,而且容量一般不大哦。不过好在张叔说他家的邻居就是做这种烧坛子生意的,他可以抽空去联系下看看能不能订购到一些大号点的坛子呢。
关于这些事宜,两家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于是乎,张叔和张婶就决定先行把坛子订下来,这样一旦把坛子买回家了,就可以立刻着手制作酸笋了。
当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李颂筠特意取出了二两银子作为定金交给他们。虽然坛子本身价格并不昂贵,但是毕竟需要的量比较多嘛,所以还是得支付一部分定金才行。
第二天清早,品香阁的一位小伙计早早地赶着一辆马车来到李家。不用说,他当然是来拉酸笋的啦!车上还有几个超大号的木盆呢,小伙计解释说这些都是装酸笋用的。于是乎,李颂筠便把自家坛子里的酸笋取了出来,不过啊,记得可别把坛子里剩下的笋汁给别人哦,它对身体可是有好处的呢。这一回,他们拉了好多酸笋出去,直接就拿走了家里那一半的库存。
等那位小伙计离开后,李颂筠便带着颂轩和颂瑾两个弟弟去山上挖竹笋。他们把新鲜的笋子剥掉外壳,洗干净后就放进了原来的笋汁里。这样子,只要过个两三天,笋子就能变得酸溜溜的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午时分,张叔又拉着一车坛子回到了村子里。那个烧坛子的人家平时也会烧一些大坛子卖,但是如果没人特意去订购的话,他们就不会烧太多,所以销量也不是很好。张叔就把他们家的存货全都拉了过来,而且还预订了很多,先付了定金,说烧好了一批就去拉一批。
由于李家距离山区比较近,于是两家商量决定在这边制作酸笋。既然已经达成共识,两家人便齐心协力,所得的利润则平均分配。
李颂筠和张婶负责将买来的坛子清洗干净,而张叔则带着颂瑾前往山上挖掘新鲜的竹笋。李颂筠特意叮嘱,那些生长得特别旺盛且笔直的笋子应该留下,让它们自然成长为竹子,而不是全部采摘回来。
至于那些生长方向略微倾斜的竹笋,则可以采摘回来,因为其中有些笋子无法正常发育成为健康的竹子,但如果用来食用,味道却非常鲜美。这种竹笋没有明显的分节痕迹,内部全是实心的,看起来个头不大,重量却相当可观。
在两家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腌制出了大量的笋子。刚开始腌制时,会将其放置在院子里晾晒阳光,到了晚上,张叔便会将所有的坛子搬到李颂筠家后院的茅屋里。尽管茅屋简朴,但至少能够遮风避雨,而且空间宽敞,足以容纳许多坛子。
等到四月份时,深山老林里的竹笋出产的数量明显减少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早早冒出来的竹笋,它们已经长成了高耸入云的竹子。如果这些竹笋再去掉最外层的笋壳的话,那可真就成为了真正的成年竹子。
从四月开始,新长出的竹笋质量就变得非常不好,这些竹笋并不适合培育成竹材。因此,李家和张家只要一发现有这样的竹笋出现,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挖回家。
虽然他们挖回的竹笋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送往品香阁的竹笋数量也并没有太多。
现在正值炎炎夏日,人们对酸笋的需求反而有所增加。孙掌柜当然希望李颂筠能卖出更多的酸笋给他,然而李颂筠却无能为力,他只好向孙掌柜解释了一番。
孙掌柜听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当李颂筠把家里最后一批酸笋运走后,他便前往品香阁结算货款。总计有一百多两银子,零头就当作之前购买坛子的费用算了。
至于两家的人工成本,都是由自家亲戚朋友帮忙完成的,所以也就不用额外支付人工费用。经过两个月的辛勤劳动,李家和张家各自获得了五十两银子的收入。
张叔和张婶这辈子还从来没有一次性见到过这么多的银子呢,他们拿着银子的手久久不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