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尚书郑三俊没有话说,他已经将全国各地牢狱里的人犯,全都发配去辽东垦荒了……没错,偷邻家一只鸡,也要发配,太后说了,乱世用重典!
礼部尚书钱士陞,非常赞同温体仁的想法:“对于常平仓里已经没有存粮的府县,建议将灾民迁到沿海地区就食!一来解决沿海地区的用工需求,二来,也减轻官府赈灾的压力,三来,灾民们也有更好的出路……”
不愧是状元出身,讲起来头头是道。
韩爌也担忧地说:“去年决口的孟津渡河段,三处黄河大堤将在今年秋汛前完工,工地上近十万的民工,也面临着生存问题……”
袁可立皱起了眉头:“那可得早打主意,十万人聚集,稍不注意就要出乱子……”
众人都望向张蔷,张蔷指指鱼缸:“实在不行,就继续修河堤呗,今日先讨论这个问题。”
孙承宗敲敲桌子,总结道:“诸位的意见加起来有以下几条,扩大加工能力、招收外地劳工、结合抗旱救灾,迁移灾民就食几项, 今年的灾情已成定局,诸位的措施都是可行的,接下来,讨论执行细节。”
他转向主位上的太后和天子:“太后和陛下的意见呢?”
细节问题,交给臣子们处理就好,张蔷把控的是大方向,她说:“鲸海西面是朝鲜,东南方向中倭国,我大明的疆域在北方,西北、正北、东北方向。
目前,朝鲜和倭国,都有渔船在鲸海里捕鱼,不过他们的船小,没办法开展远洋捕捞,虽然如此,卢爱卿也不能大意,这两国也有水师,要防止他们袭击我大明的渔船。”
钱士陞不屑地道:“朝鲜敢么?要不是大明,他们在万历朝就被倭国吞并了……去年又帮他们消灭了后金侵略者,他要是敢袭击天朝渔船,卢大人,对他们不要客气!”
做为天朝上国的礼部尚书,他对藩邦小国,优越感爆棚。
李邦华却说:“大明深受倭寇之害,海上遇到倭寇,不可轻敌!”
倭寇凶名在外,众人当初反对开展远洋捕捞,就是担心倭寇在海上劫掠。
张蔷却笑道:“是的,对倭国来犯的倭寇,水师要坚决打击,但对南洋大海上的大明海盗,咱们要区别对待!这是题外话,今日不讲,本宫赞同诸位的意见,继续讨论细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