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灾民劳工

远洋捕捞船从海中州舟山港出发,前往鲸海捕捞作业,连去带回,只需要十五天左右,但在舟山港等待缺货,或者运回宁波港、上海县等沿海港口处理,再重新出发,却要二十天。

朝廷和北直隶的渔船要回登州港、天津港处理渔获,花费的时间更长,鲸海水域的渔汛,最旺的时候是六、七、八、九月,如果按一个月往返一趟的话,北方船只能往返四趟,南方船只多一趟,五趟吧。

大户们急了,纷纷向卢象升提出,让他们在海中州的各海岛上,建立临时的海产加工作坊。

北直隶的豪商,更是请求在济州岛建临时作坊,多跑一趟,就多捞几十万斤鱼啊(注:一号福船按400吨的载重量算,计有80万斤)!快赶上往年在近海里捞上两个月的量了。

张蔷与顾问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同意卢象升的提议,允许海商们在海中舟群岛上,建立临时加工厂,招收各地官府送去的灾民,前往海岛上做工。

在济州岛划一片临海特区,供北直隶的海商们在那里设立加工厂。

另外,户部也在济州岛、海参崴建立了两处海产加工厂,抢在渔汛期多捞船。

一时间,各家大户争相抢夺劳工,刚开始,只招收男性青壮,到后来,妇女、少年男女也成了抢夺的对象。

一船船的灾民,被送上海中州群岛的各个岛屿,商家们为了多捞两船货,真是体总动员:有人负责在岸上招工,有人负责往来运送人员物资,有人在岛上组织生产,忙并快乐着。

常熟钱家,就是钱陞的家族,他们本来就拥有一支专走南海的贸易船队,在海中州的舟山岛上,有一个固定的货栈。

本次钱氏家族的捕捞船队,就有十二艘海船,朝廷既然允许商家在岛上建作坊,钱家立即占据了舟山岛东边的一座无名岛,做为钱家船队的基地。

岛上有淡水,离舟山港又近,真是得天独厚。

钱家派往岛上负责的人,是钱陞的堂弟钱陟,一位四十多岁,瘦小精悍的中年人,一双眼睛锐利无比,却时常满脸微笑,让人不寒而栗。

他奉家族命令,带着队伍来到岛上,开始建厂,主要修建工人们的生活区,朝廷有规定,生活区的设施不完善的话,不允许投产。

钱家在登记的时候,将这座无名岛命名为苏州岛,表示这里是苏州商家建厂的地方,钱家占据了北面最好的位置,后来的两家苏州商人,海捕船没有钱家多,两家在海岛南面,占了两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