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瓶子最主要的难点不在于怎么套上,而在于六方。这种套瓶早在南宋时期官窑就已经烧制,瓶体内有中空立柱与瓶颈相接,以防烧制时出现剧烈变形。元代时期龙泉窑也烧造同类器物,瓶内立柱已不再设置,可见烧造技术完全娴熟,清宫曾藏有元代龙泉窑镂空胆瓶,可这些都是圆瓶而非眼前这种六方瓶。
“这瓶子,需要先制作里面的青花,制作完毕后再制作外面的六方瓶。”陈阳指着瓶子,跟劳衫解释了起来。
六方形而非传统的圆形,所以不能一次拉坯,要分六次制作,说简单点,就是先把内瓶做出来,之后分别制作六个大小一样的泥片,在上面精心雕刻、拼接,之后入炉烧制;烧制完成之后,拿出来上釉,再一次入炉烧制。
“啥?”劳衫听完之后,微微有些吃惊,“这么麻烦?这么来回入炉,里面的青花怎么办?万一把里面的瓶子烧炸了呢?”
陈阳呵呵一笑,这就要考验陶工的功夫了,技术不过关,也不会为皇上烧制物件了。而且这种单色釉的瓶子,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粉彩套瓶!”
粉彩的特点是每上一种颜色就要烧制一遍,烧制的同时还要保证六面镂空花纹不损。施釉上粉青、酱釉、描金、描银、粉彩、青花等,高超技艺无所不用其极, 需多次上釉、多次入窑烧制,烧制成功极为不易。
“所以,要是粉彩套瓶话,成品率很低,大约烧制十个才能有一个合格。”陈阳微微噘了一下嘴,“而且,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就是转心瓶,跟这个瓶子差不多,但是可以转动,就如同走马灯一样。”
转心瓶的烧制难度非常难,据《乾隆记事文件》中记载: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皇帝传旨,命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烧造斗龙舟打(角力)斗人旋转瓶一件”,而唐英烧成的时间却是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
做一件转心瓶需费时十八个月,将近一年半时间,其复杂的工艺及艰难的烧制历程可想而知。唐英去世后终因制作难度大而停烧,光绪朝虽有仿制,但却远远无法企及乾隆朝的水平,所以转心瓶自唐英之后,几乎成为绝响。
“哇塞,”劳衫不由感叹了一下,“做一个瓶子需要十八个月,我的老天!”说完之后,劳衫看看手里的瓶子,表示自己终于理解大清为什么亡了,就TM这么劳民伤财,有多少家底也不够败的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阳示意劳衫自己看着,这些都是好东西,以他现在的眼力,就只能多看真物件,好东西,等他的眼力提起来,等好东西、真物件看多了,就算拿一件他不认识的古董,放在他眼前他都真到真假了!
说完之后,陈阳走到了宋青云身边,四处看了一眼,随口向宋青云问道,“师叔,你看啥呢?”
“乾隆爷的一幅字,你都看完了?”宋青云头都没抬,向陈阳问了一句。
陈阳碰了碰宋青云,之后小声向他说道,“师叔,你感觉有没有问题?”
“有问题?”宋青云回头看了一眼陈阳,看到陈阳都要趴自己身上了,还以为他也在看字,又低头看了一遍,“有什么问题?”
“挺拔之姿,用笔圆转流畅,楷书多带行书笔意,行书则夹杂草书,点画圆润,一点都不干干巴巴,麻麻赖赖的,但是缺少变化,用笔技巧高超,严谨工整,笔画的来龙去脉交代的一丝不苟,呈现出端庄典雅的特色,这不是乾隆字的特点么?”
陈阳白了宋青云一眼,“我没说你这幅字,我说的是这些物件!”
“你就没有感觉?怎么都是大清的呢?”
咦?宋青云听完陈阳说的,眼睛一愣,转头看了一眼陈阳,随后将字收了起来,微微眯起了眼睛,“陈阳说的有道理呀,为啥大部分都是清代的物件呢?而且貌似乾隆年的还居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