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他们回来,还得一小会儿。
看看有啥吃的吧。
左侧是个灶房,里面用土堆砌出灶台,一口大锅坐在其上,角落堆放着小块小块的食材。
看着像是薯类块茎。
老太太走向角落,从薯类块茎紧挨着的大缸里抓了一小撮糙米。
她弯腰伸长了手,几乎整个人都要钻进缸里,才勉强够到所剩无几的余粮。
加水,添柴,烧火。
火焰噼啪,浓烟奔腾。
老太太咳嗽几声,避开黑烟,待黑烟散得差不多,才又伸手添了两根柴。
木柴燃烧的声音里,林小暖调整视线,看了一眼外面的厅堂。
几间屋子的门窗一打开,阳光便从四面八方照进来。
将原本一片昏暗阴凉的小木屋照的通透温暖。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崔秀兰的卧房。
她屋里的东西很多,但有些东西看起来不像是目前这个经济水平能买得起的。
据林小暖所知,这个年代,颜料是极其昂贵的东西。
然而崔秀兰的门上却画着一个丑兮兮的图案。
虽然看不出画的是啥,但那画至少有三种颜色。
而且,崔秀兰屋子里还有一张铜镜。
小小的铜镜。
就在她床头的柜子上放着。
趁着烧火的间隙,老太太还回屋照了照镜子,将有些凌乱的鬓角银丝重新整理妥帖。
收拾好头发,她回到灶房。
掀开大大的锅,看一眼里面十几个翻滚的米粒,往上架了个竹排,又从锅旁的框子里摸出两张巴掌大的粗面饼,往竹排上一扔,盖上盖子继续烧火。
大概估摸着时间,看一眼外面夕阳西下,她便起身灭火,将两间卧房的窗户给关好。
恰逢此时,外面传来响动。
崔秀兰眼角褶皱堆叠,脸上露出喜色。
是凤仙回来啦!
林小暖调转视角,瞧见外面扛着锄头铁锹进院子的妇女。
这就是宿主的孙媳,刘凤仙。
许是在田里劳作了一整个夏天,刘凤仙肤色焦黄,脸上一块儿黑斑,从耳下延伸至脖子衣领里,像是一朵黑色的花。
实在谈不上好看。
她身后还跟着一个灰头土脸的黄毛丫头。
这应该就是李保国提到过的小铃铛。
小丫头低着头,好似是累坏了,手里还抱着一把野花。
她看着脚下的地面,少气无力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