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讲】

当然,不随它而转,那你就是要观照力现前,心常觉照。那觉照什么呢?当然是觉照我们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观想我们自己本来是没有妄想。你怎么会有妄想呢?那是一种虚妄的一念的妄动而有的。所以说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对临终正念是有帮助的,我们不要求修慧,但是起码要求思慧。

这一段等于是观世音菩萨把他过去修学的过程,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而成就大乘的三摩地,作一个说明。

癸二、依教修证 分二:子一、总叙圆修;子二、别明破阴那么他是怎么修闻思修的呢?这以下详细地加以解释了。前面只是一个略说,下一段就解释。依止观音古佛所教授的闻思修的法门来实际地修证。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总叙圆修;第二段,别明破阴。

子一、总叙圆修

第一段是先拢总地叙述这个闻思修的整个圆修的方法,这一段是个总说。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这个地方的说法,当然历代的古德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我们以下根据蕅益大师的,他讲得比较清楚,而且解释得也比较适当。

这个“初于闻中”是什么意思呢?是标出了所观之境,也就是标出了我们整个闻思修的修行的下手处。这个“初”就是最初。我们刚开始修行,虽然目标是真如本性,是无相的,但是我们一开始是怎么样?先从有相而入于无相。所以你刚开始要依止一个有相的因缘,说借假修真,先假借一个假相。

那么这个闻思修假借的是什么因缘?就在这个“闻”。你刚开始的所观境就是一种听闻的功能,听闻的功能就是在胜义耳根当中那个心法,叫作闻。这个地方标出了整个耳根圆通的所观境,就是你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去注意你那个听闻的功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入流亡所”这个“入”就是能观的智慧,就是回光返照那个能闻之性。比方说我们现在听到鸟叫声,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就是去注意鸟的声音好听不好听,声音是大是小。这个就是循着声相而加以分别,那这个就是流转门了。如果我们听到鸟叫声的时候回光返照,是谁在听、听闻是谁?我们不向外攀缘声尘而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往那个闻的功能里面去回光去返照,这个时候叫作“入”。蕅益大师说,我们听到声音向外攀缘叫作“外”,那你回光返照就是“入”了。

那么进入到哪里呢?入到这个“流”,真如法性之流。这个地方是指的所显的真理。说你观照智慧到底目标是哪里呢?就是要远离这种生灭的相状,而要入于我空法空相应的真如法性之流。

那么入于法性之流有什么好处呢?“亡所”。这个地方是说明它所对治的烦恼。亡的意思就是破除,破除这个“所”。这个“所”就是耳根当中那种五阴所引生的六种的结根。六种结根我们前面说过了,六根当中每一个根都有六结,动、静、根、觉、空、灭,这个后面会说。就是当我们在注意耳根的闻的时候,慢慢地念念地回光返照,慢慢地进入到真如法性,慢慢地脱离了耳根当中的动静根觉空灭,六种结的障碍慢慢一一地破除。这一段等于是拢总地说明整个耳根修学的相貌。

蕅益大师在解释这一段的时候,他最后讲出一个观念说,这句话最重要在“入”这个字,这个字是整个修学的核心。正如禅宗所谓的念佛是谁,就是一种回光返照的力量。

那么这个“入”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蕅益大师有解释。他说,什么叫作入呢?入,就是我们听到声音的时候,“但闻而已”,就是听到而已。听到而已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讲六根攀缘六尘产生六识,那“但闻而已”就是说,你就停留在“闻”这个地方就好,不要动。你向外不要攀缘所缘的声尘,向内不要去攀缘能分别的耳识。向外不攀缘尘境,向内不攀缘分别的这个识,就停留在这个闻,就是但闻而已,这叫作“入”。向外脱离六尘,向内脱离六识,那这个根就自然慢慢地升华到一念心性,这个就是“但闻而已”。

这个“入”字,其实开出来有五种的次第。后面的破除五阴,功夫就是在这个“入”字,只是约着浅深安立了五种次第,整个关键就在这个“入”。

子二、别明破阴 分五: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丑二、圆破受阴超见浊;丑三、圆破想阴超烦恼浊;丑四、圆破行阴超众生浊;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这个地方各别地说明破除五阴的相貌,有五段:一,圆破色阴超劫浊;二,圆破受阴超见浊;三,圆破想阴超烦恼浊;四,圆破行阴超众生浊;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

这是第一段。这个色阴前面说过了,就是我们的这个质碍,有质碍的部分就是色阴。破色阴超越劫浊。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这个“所入”,就是当我们的耳根面对声尘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执取,对声尘的执取就是“所入”,就是我们所对治的烦恼。慢慢地那种念念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功夫生起的时候,就把耳根攀缘声尘的这个执取慢慢地“既寂”。这个“寂”就是慢慢让它寂灭下来,把它消灭掉,叫寂。所入既寂。

那么这个时候有什么功德呢?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个时候他所破坏的这两种结,一个动结,一个静结,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刚开始,第一个结,最粗的,就是动。有声音的叫动,没有声音的叫静。我们一开始会去攀缘动态的声音,慢慢地你开始回光返照,注意那个闻的功能,能闻是谁?安住在这个闻就好。这个时候,动态的声音对你已经不能产生干扰了,我们可以说你脱离了动结。但是,动结一脱离以后,静结马上现前,因为这六个结是一个消失,另外一个马上现前。这个时候静结现前,就是那个没有声音的相状现前。

当然,这个“动静二相”是同时存在。其实你看,我们现在可以听到两种声音,一个是有声音,一个是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也是一种声音,只是平常我们感觉不出来,但是这个有声音的相状被你脱离了以后,那个无声的相状就现前,我们还是对它产生执着。这个时候再脱离,这个“入”的功夫再回光返照,把那个对“没有声音的声尘”的执着也消灭掉。

是怎么消灭的呢?

这下面四个字很重要:“了然不生”。你一方面清清楚楚地了解它的存在,一方面观察它是缘起性空、本自无生。我想我们修大乘法,我前面说过很多次了,大乘佛法的空观是即空即假即中,是从假入空,是在一种不破坏假相的角度修空观,这叫了然。“了然”就是说,你不一定要把这个声音拿掉,你就在有声音的当下就能够观察,它是因缘生,缘起无自性的。它生它的,你那个明了的心本自无生,所以了然不生——了了分明,但是当下就是无生。

这个地方就说明,他当时的一种观照的智慧是这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