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讲「本尊相应法」,你看「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佛菩萨不打妄语,你忆念佛陀的身相,忆念他的功德,你称念他的名号,现前,当然是指当下嘛,为什么叫现前?当来,我们讲临命终,那这个是往生了。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说:诶!阿弥陀佛怎么没有现身,没有说法呢?这个是因为我们本身有障碍,我们有遮障,其实佛菩萨已经现身,我们没有看到,叫「冥应」。古德很多这种例子,有一个禅师,他在参禅的时候,诶!他脚踢到一个石头,“啪”!打到一个竹片,他开悟了!
我不知道诸位怎么解释这个公案,要是站在净土宗的角度——阿弥陀佛的加持。为什么这个竹子会产生这个声音呢?比方说,过去有一个公案说:有一个禅师他在参禅的时候,他听到《法华经》讲「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他产生了疑情,为什么诸法是寂灭相呢?我看一切法是很多很多的因缘,怎么会是寂灭呢?他不懂这个道理。他日夜参究的打坐,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了,冬天过去,春天来了。有一天,在春天打坐的时候,突然间听到黄莺的叫声,“啪”!开悟了。开悟以后他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天百花开,黄莺鸣柳上。」因为诸法是寂灭的,所以才有这一切的因缘出现。其实寂灭相跟生灭的因缘是同时存在的,但是我们只看到生灭的因缘,我们没有看到后面的寂灭相,这二个是即空、即假、即中。菩萨在看事情是看到两个,一个是看到诸法的寂灭相,一个看到诸法的生灭相,我们只看到生灭相,阿罗汉只看到寂灭相,没有看到生灭相。那么这黄莺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就有黄莺呢?为什么你就没有听到黄莺叫呢?——阿弥陀佛的加持。
我们修净土宗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如果你愿意跟阿弥陀佛保持一个真的是相应的,能念所念心心相应,你的思考模式非常重要。印光大师把净土宗一个很重要的心态讲出来……我很清楚的讲一句话,往生与否跟你念佛是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这是决定你的品位,你不要以为你一天到晚念佛,你就可以往生,这是二回事。念佛是一个广大的功德法聚,无量光无量寿,它会创造很大灭恶增善的功能,但是不保证往生!你的心态是很重要。
印光大师说:念佛人要保持一种「即众生心,投大觉海」的心态。你的整个身心世界,整个进入弥陀的功德海,就是你这个身心世界也不存在了。说你应该遇到什么灾难,诶!这灾难消失掉了,你要观想,我没有这个能力,弥陀本愿的加持,因为你已经进入到弥陀的功德海。我们在看经典的时候,突然间有一点心得,诶!阿弥陀佛的加持。你经常能够「法法消归弥陀的功德海」,其实对一个修净土的人非常有利,因为你跟弥陀已经打成一片了。你用这种心态来念佛,那真的是「一心归命,顺从本愿。」所以我们在「冥应」当中,其实我们在念阿弥陀佛,你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怎么没有见佛呢!佛陀有现身,我们看不到,但是冥冥当中已经帮我们消除罪障,增长福慧。这个道理你要清楚,因为佛菩萨发的愿他不会白发的,众生有感,菩萨就一定有应,千江有水,一定是千江月。好,我们看最后一段的总结:
丑三、结明功由三昧。
前面的三十二应身的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呢?都是菩萨因为证得耳根圆通之《首楞严王三昧》,所产生的妙用。看经文: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指的是以上的三十二应身。这三十二应身他俱足两种功德:第一、「妙」,菩萨的示现是同一时间现身的,「千处祈求,千处应」。所以他能够在一个时间,同时现无量的身说法,所以他是微妙不可思议的。第二、「净」,菩萨在现身说法的时候,心中对他所现的果报是不生染着,这叫做「净」。
妙净的三十二应身,能够入于十方众生的国土,是怎么来的呢?是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三昧”指的是《首楞严王三昧》,也就是一种《真如三昧》,依止真如本性,这种无障碍的因缘所发动的。这种三昧是怎么来的呢?是闻熏闻修而来,这个是讲因地。“闻熏”是他依止本觉理性而生起始觉的智慧,我们讲「称性起修」,依止一念不生灭心,产生了空假中三观,叫做「闻熏」。“闻修”以空假中三观,还照不生不灭的本觉理性。闻熏是讲「称性起修」,闻修是「全修在性」,把一切的空假中三观,还是回归到一念不生灭的本性,说是「无不从此法界流,又无不还归此法界」。
闻熏闻修辗转的循环,而成就一种无作的妙力。“无作”他这种「普门示现」是任运生起的,是不假造作的。你看我们讲「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在那个地方,它也没有说要去帮助谁啊!它没有作意的,没有作意的意思是它没有锁定目标。我们度化众生,我们是有个人的好乐,我要度化台湾的众生、我要度化新加坡的众生,我们是自己设定目标的。菩萨法身度众生不是这样子的,他那个月亮,你在美国也好,在台湾也好,你随时把水准备好了,菩萨就现身。他是一种无作的妙力,不假造作的,这种微妙的力量,而成就这种自在的功德出现。
小主,
关于三十二应身,蕅益大师的注解也做出两点说明:第一点、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只是简略的说明,观世音菩萨身为一个法身菩萨,他不只是三十二应化,那是个代表而已,实际上是应化无量,无量的现身。第二点、蕅益大师特别强调,这以上的三十二应身,不只是观世音菩萨才有,整个二十五圆通的菩萨,每一个只要证得圆通的菩萨,都有这种能力,只是约着当机。因为本经的当机是阿难尊者,是以听闻音声约的当机,把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开展出来,其实只要是法身菩萨,包括地藏王菩萨、包括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包括阿弥陀佛,都有这种加持力。菩萨的功德是没有差别的,只是你跟他的缘是深浅而已,是这样子的差别。所以我们对佛菩萨这一部分,你不要分别说哪一个菩萨比较厉害,哪一个菩萨怎么…,那是我们的虚妄分别。
我们凡夫众生是在没有差别当中创造很多差别,凡夫的差别很多。你看越修行的人你会发觉…你看老和尚,欸!到老和尚,他没有什么差别,这正确的。当我们在回光返照的时候,你会发觉人跟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少,因为真如本性是平等的。你看世间没有修行的人,他活到愈老,人跟人的个性越差越多,修行是越来越没什么差别,越没什么差别…,菩萨依止的法身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你说没差别,那为什么他有感应,你没有感应?因为他跟他缘深啊!他每天忆念他,你没有忆念他,所以缘起、缘起,是因缘的关系。那么这是蕅益大师的两种说明。
子二、明十四无畏 (分三:丑一、总明大用所起。丑二、别明施无畏相。丑三、结明福备众生)三十二应身,蕅益大师说是偏重在与乐这一部份,给与众生种种的安乐。十四无畏是偏重在拔除众生身心的痛苦,拔苦这一部份。分三段:一、总明大用所起。二、别明施无畏相。三、结明福备众生。
丑一、总明大用所起
说明十四无畏的妙用是由如来藏妙真如性所生起的。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观世音菩萨又称呼了一句:世尊!我又以闻熏,闻熏指的是称性起修、修德;闻修是性德,以性修不二的修学,而成就不可破坏。三昧是不可破坏,因为它依不生灭而起的,不可破坏的无作妙力,能够下等同于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个悲仰,跟众生同一种的悲哀仰望,众生心中有所痛苦感到悲哀,仰望佛菩萨来祈求,就触动了菩萨的大悲。所以使令众生跟我这普门示现的身心世界一接触的时候,而产生十四种远离怖畏,拔除苦恼的功德,无畏的功德。然这种功德都是因为真如三昧,依止法身而起,不是依止色身而起。
丑二、别明施无畏相(分五:寅一、总明脱苦无畏。寅二、别明七难无畏。寅三、别明三毒无畏。寅四、别明二求无畏。寅五、结明持明无畏。)以下个别的说明,菩萨来布施十四种无所畏惧的种种相状。这以下分五段:一、总明脱苦无畏。二、别明七难无畏。三、别明三毒无畏。四、别明二求无畏。五、结明持明无畏。
寅一、总明脱苦无畏
先拢总的说明,菩萨使令众生脱离身心的苦难而成就无所怖畏。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这一段是无所怖畏的总说,一个总纲,你这一段懂了后面整个就懂。这一段有他自利的功德跟化他的功德。自利的功德是说明他所证的理性是什么。说为什么他有这种加持力呢?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我”指的是观世音菩萨,「不自观音」是说观世音菩萨他在修学因地的时候,他不随外在的声尘所转;他心中能生起回光返照的智慧,反闻闻自性,所以叫「不自观音」。「以观观者」(前面是讲能观的智,这以下偏重他的所观境),他以能观的智慧来观察。第一个“观”是能观的智,第二个“观”是所观境。依止这种反闻闻自性的智慧来回光返照「能闻是谁?」。我们听到声音的时候,我们前面在耳根圆通的时候讲过,「出于闻中,入流亡所。」“入”就是第一、你不要分别外面的声尘,第二、你不要随你内在的分别心而转,就停留在根的部份,「但闻」而已。「但闻」的时候你就回光返照,为什么我有这个闻的功能,然后你就顺着这个因缘回家了,「借假修真」。又从「闻」的功能当中,然后找到我们的真如本性,回光返照。依止「不自观音」而去观察我们能闻的是谁?因为这样子回光返照,而成就自利的功德,产生化他。所以能够使令十方世界的苦恼众生,他有种种痛苦,遇到种种的灾难,菩萨皆能够观其音声,使令他得到解脱。
这一段经文在古德的注解有二层的说明:第一、他说明菩萨是以自利为本而产生利他。菩萨的利他,他不是依止色身,他是要能够找到真如本性,以真如本性无障碍大慈悲的拔苦与乐的力量发动出来,才能够给众生真实的利益,「以自利为本」。第二、蕅益大师说:这个地方观世音菩萨的加被,都有事理二种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