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举子,面见皇上、太后可以自称“臣”。
而李祯也欣然接受,平和的说道:“陈卿、平身。”
他在“平身”的前面加上“陈卿”两字,这是十分亲切的称呼。
于是陈恪直起腰平视前方,他站在李祯与刘太后的座位之间,眼光正好看向他俩身后的林毅之。
林毅之微笑点头,陈恪选的这个位置非常好,他的双眼既不看向李祯也不看向刘太后,可让大兴王朝最尊贵的两个人从容地端详他一番。
刘太后仔细看看他,转对李祯笑道:“年纪不大啊。”
李祯立刻转身回道:“母后、他只有十九岁,是六个辩论者中年龄最小的。”
他说这话就是明显向着陈恪了。
而刘太后则轻轻点头,郑重地说一句,“难得小小年纪有此才华。”
刘太后的这句话暴露了他娘俩的态度,这两位大兴王朝最尊贵的人是来给陈恪撑腰的。
这个态度让林毅之和包拯一脸笑容,而杨国斌则轻轻抽动一下脸颊。
但他理解,陈恪的一句“不生而养、一世难还”让李祯和刘太后对他有好感。
他也有信心,自己的外甥柳乘风相貌俊美,一首“二郎神”名动京城,皇上和太后见了他一定也有好感。
杨国斌对柳乘风有这个信心,但晋见的过程却让他失望。
李仲文竟将何潘仁、司马光、柳乘风、智机和尚、张润一齐叫上来拜见李祯和刘太后。
而李祯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声“平身”,随即冲李仲文轻轻摆摆手。
李仲文随即喊道:“陈恪上台。”
他先让陈恪上台,看着陈恪迈着四方步走到木梯边,撩起儒服的下摆登上台后方才喊道:“何潘仁、司马光、柳乘风、智机和尚、张润道长上台。”
看见这一幕杨国斌张张嘴却立刻闭上,他知道李仲文的儿子李廉就在太学院读书,以前没关注这事,现在想起这事显然晚了。
他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以为拥护陈恪的太学生还是少数,但见李仲文所为,立刻知道老子受了儿子的影响。
而下一幕出现的景象更让他意外,只见站在台上的陈恪向四方躬身施礼,而坐在四方的学生竟齐齐起身向他回礼,一齐朗声说道:“先生好。”
这幅景象让大家知道陈恪在这里的威望有多高。
也让何潘仁几人有些无措,他们不知自己该怎么办,学陈恪被动,不学陈恪则显得无礼了。
就在他们一怔间,起身向陈恪行礼的师生已齐刷刷地坐下,这是不给他们行礼的机会。
同时一道钟声响起,台下传来李仲文的喊声,“时间到,辩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