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这里,也收到了朱由校的旨意,大明愿意收他们为藩属国,对他们庇佑,不过这次也要朝西边进攻,牵制法国。
朱由校现在没有灭了建奴的心思,虽然对建奴多有愤恨,但他当了二十多年皇帝,已经不是后世那个冲动的年轻人了。
大明虽然出兵欧洲,但对于占领欧洲一点想法都没有,朱由校对欧洲国家的想法就是打一顿,然后都要尊大明为宗主国,国王上位必须大明册封才算合法。
同时留着欧洲也是留下一个商品倾销地,不然工业怎么发展,光靠国内根本不够,这个年代也就欧洲有这个市场。
但留下他们朱由校又不够放心,于是建奴留下的意义就有了,他们就是放在欧洲的一个钉子,属于搅屎棍行列,让欧洲能够乱起来。
对于大明的意思,建奴内部也是意见不一,豪格虽然冲动,但他还记得皇太极临终前的交代,就是不能与大明为敌,因此他是很支持的。番属国怎么了,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没人比他们更了解大明的恐怖。
多尔衮虽然反对,但他这一派系这次意见不一,许多人都赞同豪格的意见。
关键时刻,一直处于中立的济尔哈朗等人站出来支持豪格,太后以福临的意思也是支持豪格,天平直接倾斜,多尔衮也没办法,被迫同意。
于是通过锦衣卫的电报,建奴直接向大明称臣,朱由校则是让他们降皇帝为王,封福临为清顺王,世袭罔替,也就是说,大明只认福临这一脉的人当继承人。
这也斩断了多尔衮的小心思,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原王朝的态度,一旦他们敢不听,搞篡位,第一个揍他们的就是大明。
一切准备妥当后,天启二十九年八月,明军到达欧洲,直奔英国而去。
明军总指挥李元的想法就是先拿下英国,作为进攻欧洲大陆的跳板,同时作为大后方。
海军直接大兵压境普利茅斯港口,守备有些松懈的港口轻松拿下,随后大军开始登陆,各种东西加起来用了五天才完成登陆。
又休整了几天,然后明军以卫为单位四面出击,陆军总指挥朱良直接带着一个营和重炮直奔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