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洞庭湖旁一位少年恰似一颗璀璨的新星,以其无与伦比的光芒划破了大唐的浩瀚天空。大唐天宝三年,江浩然年仅十七岁,他带着满心的憧憬与壮志,如同一位无畏的勇士,带着忠诚的书童踏上了漫漫征途。他们就像两位坚毅的行者,穿越那崇山峻岭、滔滔河流,从岳州府启程,历经三个多月的风雨兼程,终于抵达了那辉煌壮丽的唐都。他们的心中燃烧着熊熊火焰,只为在科举的神圣舞台上一展身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科举那犹如千军万马激烈争夺过独木桥的艰难征途中,江浩然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璀璨夺目、光芒万丈的星星,绽放出令人目眩神迷、惊叹不已的耀眼光芒。然而,那金榜之上,他的名字并未高悬,而是名落深山。他可是在五岁就七步成诗的神童,他满腹经纶,在当地百里闻名的才子,而是乡试、会试(解元、会元)的第一名,怎么可能考不上状元呢?如果考上,就是?连中三元了: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那就是状元了,他不相信他的眼睛,更不相信他会落榜。
天宝三年,安禄山揭穿了一场科举作弊大案,从此,改变了江浩然的命运。大唐天宝年起,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一道圣旨传遍全国,科举考试改革了,停了几年的状元录取制恢复了,全国数以百万计的学子沸腾了。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埋首于子曰诗云圣人言,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进京赶考。全国百万的学子,经过基层考试层层选拔,有资格去京城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只有一万人。这一万举人,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人。他们为了六十多个进士、两个状元名额,展开了异常惨烈、惊心动魄的竞争。
在唐代太宗时代起,很多寒门弟子都希望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状元,便可以在朝廷做官。这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件巨大的好事,因此,许多人寒窗苦读十余年,只为了一朝考取功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天宝三年间的科举考试,有资格参加的学子只有一万多人,江浩然就是这一万多人中的一员。经过激烈的竞争,到了放榜之日,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个名叫张奭的家伙,金榜题名了,而且是头名——状元,他自然是欢天喜地。而江浩然名落孙山了,心里自然是不服气。
落榜的江浩然,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到翰林客栈。那个时候的士子,除了科举之路以外,还可以门荫入仕。落榜的土子,没考上进士,只能靠门荫出任蓟令的官职。蓟令大人窝了一肚子火,只好向上司安禄山大倒苦水:“张奭那个家伙,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如此蠢材,因为他爸爸张倚是御史中丞,就金榜题名了,中了状元。想我辈寒窗苦读,习得满腹经纶,居然落榜了,实在是没天理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蓟令的怨言,被安禄山听进去了。安禄山派人调查,发现张奭确实是个不学无术的大笨蛋。当时的安禄山,主要身份是范阳节度使。边将不得干政,这是大唐朝的一条铁律。按道理来说,安禄山不应该管这件事情。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敕中书门下三品”。唐朝的时候,实行群相制,官职后面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就算是宰相了。安禄山因为战功大,被唐玄宗李隆基挂了一个宰相的虚衔镇守边疆。安禄山的宰相之位,虽然是挂名的,但是,也是可以管一些朝政大事的。
安禄山以宰相的身份,给唐玄宗李隆基写了一封奏章,报告了张奭科举舞弊的事情。唐玄宗李隆基大力推行科举,本来是想在全国发现人才,让人才为大唐效力。唐玄宗李隆基接到安禄山的奏章之后,也是龙颜大怒。唐玄宗李隆基决定亲阅中榜进士的考卷。
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出题,亲自监考,让张奭答卷。原来姓张的小子考科时候,是作弊了。这次在天子面前考试,他没法作弊,只能硬着头皮交卷了。江浩然的名字自然在进士之列,他和其他进士们的考卷,自然送到了唐玄宗李隆基亲阅之列。
唐玄宗李隆基拉开张奭的卷子,唐朝天宝年开始,科举书写用的是卷轴。那个时候的书,都是用“卷”来计数。唐玄宗李隆基拉开张奭的卷轴,看到开头没有字,只能接着往下拉。唐玄宗李隆基拉到中间,还是发现没有字。唐玄宗李隆基觉得太奇怪了,接着往下拉,一直把张奭的卷轴拉完了,还是没有一个字。这件事情,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曳白”事件。
唐玄宗李隆基发现张奭是个白卷进士,当真是气得七窍生烟。唐玄宗李隆基派人调查,发现主考官吏部侍郎宋遥,受御史中丞张倚之托,炮制出了曳白进士。唐玄宗李隆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宋遥被革去吏部侍郎一职,贬去武当郡当太守了。张倚也被革去御史中丞之位,贬去淮阳当太守了。
唐玄宗李隆基为了羞辱张倚,还下发明诏批评张倚。这份明诏的大致内容是:“张倚教子无方,教出了曳白进士张奭那样的蠢货。科举考试的时候,又托关系走后门。这样的人让朕太失望了,朕只能让他有多远滚多远,把他贬去外地当太守了。”
曳白进士一案,让张家父子成了历史笑柄,也让安禄山收获了士子们的一致好评。安禄山因为这件事情,成了大唐士子们敬爱的好宰相。问题的关键是,在曳白进士案发生十一年之后,安禄山起兵造反了。士子们敬爱的安禄山安宰相,成了断送大唐盛世的千古罪人了。
唐朝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帖经、墨义、诗赋、策问?等。这些考试内容旨在考察考生的不同能力,包括对经典文献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文学创作能力、时政知识和治国策略等。?帖经?是一种填空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经典文献的熟悉程度。?墨义?是对经典文献的字句进行简单笔试,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能力。?诗赋?要求考生当场创作诗赋,主要考察其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策问?类似于现代的论述题,考察考生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状元之位恰似一顶璀璨夺目、荣耀无比、光芒万丈的桂冠,却依然如阳光般耀眼。那一日,阳光恰似金色的丝线,丝丝缕缕地透过宫殿那精美的雕花窗棂,温柔地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歌舞诗赋、词琴书画的天才皇帝,又可以说,他是一个文化程度很高的文人骚客帝王,平时斯文的他,今天格外显得威严而又神圣。他越想越不对劲,到底是谁考了头名,一定要把他找出来,又命高力士,把所有的进士轴卷取来,他要亲自一一阅卷。他翻阅着每一个士子的轴卷,就像威严无比、令人敬畏的神只,目光如炬,那目光仿佛能够穿透一切,扫视着每一位士子的考卷,他阅卷整整一个上午,累得两眼昏花,杨贵妃安排酒菜,平时无酒不欢的唐玄宗李隆基,面对酒菜无一点胃蕾,忠心的高公公看皇帝不吃不喝,急的团团转,这怎么办啊,如果皇帝饿坏了身体,他可成为千古罪人了,正当他们一个个急的无计可施时,而唐玄宗李隆基的目光正好落在最后一个叫江浩然的轴卷上,他被他的帖经、墨义、诗赋、策问?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答卷时,心中仿佛被瞬间点亮了一盏明灯,满是欢喜与欣慰。他似乎看到了大唐未来文化振兴的希望之光,那光芒如同一颗闪耀的启明星在天际缓缓升起,照亮了大唐未来文化振兴的之路。这可是在状元之上的大才啊!我大唐的文昌星啊!原来江浩然的状元之名被那个可恶的张奭顶替了,竟然在天子眼皮子底下作弊,太大胆了!太可恶可恨了!唐玄宗李隆基越想越气,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怒火。他心想,如果不是朕多一个心眼,重新阅考卷,朕就与这个千年未遇的大才失之交臂了,来人呀!高公公连忙跑过来道,圣上有何吩咐,唐玄宗李隆基忙问道,高公公,那个考生江浩然现在何处?高力士也不知道考生们的信息,被问得哑口无言,愣在这里干什么呀,快去吏部查这个考生江浩然住在哪里,然后速速带来见朕,高力土忙道,老奴遵旨,飞快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唐玄宗李隆基如热锅上的蚂蚁,杨贵妃摧促他吃饭,他有心无心的喝上一杯,但,今天这酒全然无味,喝不下去,他焦急地等待着那个才华横溢少年的出现,唐玄宗李隆基的爱才,可见一斑。高公公去了足足有一个时辰,满头大汗地回来复命,带来了两个人,一个正是皇帝要找的考生江浩然,一个是江浩然的书童。启禀圣上,圣上要找的人我带来了,江公子快快跪拜当今圣上,江浩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小生见过圣上,恭祝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唐玄宗李隆基仔细观看这江浩然,也就在十六七岁年纪,他怎么会连中三元呢?小小年纪有如此之大才,太不可思议了!不妨我和贵妃娘娘当面来考他一下。他的思绪却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广阔的天地间肆意驰骋,压低声音道,娘娘你先来考考这个年轻人。
此时,杨贵妃静静地坐在一旁,宛如一朵盛开在宫殿之中的娇艳牡丹。那美丽的容颜和优雅的姿态,让整个宫殿都仿佛被她的光芒所笼罩。她那如秋水般的双眸,如同灵动的鱼儿,偷偷地打量着这个落榜的士子。只见江浩然身高约一米八九,恰似一棵挺拔的青松,笔直地站立在大殿之中,那身姿充满了坚毅与自信。他那少年英俊的面庞仿佛是上天精心雕琢的杰作,每一处线条都恰到好处,如同大师笔下最完美的画卷。他的肤色白里透红,如同初春枝头那最鲜嫩的桃花,带着一抹淡淡的红晕,那红晕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剑眉宛如两把锐利的宝剑,斜插入鬓,透着一股英气,仿佛能够斩断世间一切邪恶;凤眼微微上挑,不怒自威,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那智慧如同深邃的海洋,让人望而生畏。贵妃娘娘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了层层涟漪,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那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来,满心欢喜。尽管后人史书对杨玉环杨贵妃娘娘一致评价为红颜祸水,但是,人们并不了解杨贵妃的才华,更不知道她也是一个爱才如命之伟大女性。她暗自思忖:听说此子五岁便能赋诗,不知是否名副其实,今日且让我一试他的真才实学。于是,她轻轻启朱唇,那声音如同婉转的黄莺歌唱,柔声说道:“士子,请抬起头来,本娘娘今日出一道题,你来回答,答好了我和皇帝重重赏赐。”江浩然连忙回道:“请娘娘出题。”贵妃娘娘微微眯起双眸,目光如同一道锐利的剑光,直射江浩然。江浩然依旧跪着,他并未踱步,因为皇帝高兴之余,竟忘了让他平身。片刻之后,贵妃娘娘见他仍跪着,便忙道:“士子平身吧。”江浩然这才站起身来,他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衫,那模样仿佛是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在整理铠甲,充满了庄重与严谨。他思考了片刻,那目光渐渐变得深邃起来,如同两口幽深的古井。贵妃娘娘问道,士子你读书考试为的是什么?江浩然道,回娘娘:“我读书赶考,一是为了有朝一日以学识精忠报国,犹如那展翅高飞的雄鹰,一心只为守护家国的蓝天;二是为大唐长治久安、维新变法出谋划策,仿若那灵动的鱼儿,在时代的浪潮中寻找变革的契机;三是为大唐创新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就像那坚实的基石,默默承载着大唐的大厦。”
娘娘面带微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轻轻地洒在每一个人的心田,她心中对眼前这个少年满是欣赏。娘娘继续道:“江士子,我出一个上联,你走三步对出下联。”江浩然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娘娘请尽管出上联。”贵妃娘娘微微扬起下巴,那模样仿佛是一位骄傲的公主,缓缓说道:“大唐盛世万万载,谁敢数风流人物。”江浩然微微皱起眉头,那眉头仿佛是两座微微隆起的小山,他走了两步,那脚步沉稳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人们的心弦上。然后,他回娘娘道:“我的下联是:国运昌隆千千秋,我来颂豪杰英雄。”唐玄宗李隆基听了,心中的喜悦如同那涨潮的海水,一波又一波地涌来,那喜悦仿佛要将整个宫殿都淹没。他仿佛看到了未来大唐文治兴盛的一片繁荣景象,对江浩然寄予了深深的希望。娘娘暗暗称奇,心中暗想:此才非今科状元不可,以后可为我大用。而那些大臣们则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他们小声议论道:“我们还是头一次见圣上和贵妃娘娘今天这般高兴,武科状元面圣时,娘娘可是一言未发的。”娘娘见殿上大臣们交头接耳,闹哄哄的,便轻轻清了清嗓子,那声音虽轻,却如同那清脆的钟声,在大殿中回荡。
高力士公公忙道:“肃静!肃静!朝堂之上如此喧哗,成何体统?!江士子,民间传闻你五岁七步成诗,可有此事?”江浩然微微低下头,谦逊地回道:“回贵妃娘娘,那只是小孩玩家家的,称不上诗。”贵妃微微皱起眉头,那眉头仿佛是被风吹皱的湖面,说道:“你今天当着大臣们的面,能否七步成诗呢?”江浩然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那我试试吧。”贵妃娘娘微微皱起眉头,那眉头仿佛是被风吹皱的湖面,严肃地说道:“你要展示真才实学,不可试试,不然犯欺君之罪!今天不以步计,换一个倒计时方式,由高公公从七数到一,你完成一首七律诗,不设主题。”臣子们纷纷议论,那声音如同那嗡嗡作响的蜜蜂,充满了怀疑:“这小子行吗?”高公公扯着那太监独有半哑的嗓子吼道:“肃静,肃静!”倒计时开始,高公公故意地用慢节拍喊着“七——六——五——四。”公公喊到四时,江浩然道:“公公停,我诗已完成。”娘娘迫不及待想听听他作的是什么诗,江浩然不急不慢,那模样仿佛是一位胸有成竹的智者,缓缓说道:“且听我道来:《大唐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