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内我拿出章程来,让身边嬷嬷传话给你,快得话明日便有行动,只是,宋埕只六品,无上朝资格,依你看,族长之孙可合适?”
并非所有官员都有上朝资格。
在大历朝,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则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四品以上五日一朝,其他品级较低的官员无上朝会资格。
宋埕只六品文官,西府还有个宋二老爷,带着全家在雍州做四品守备,常年在外。
除此外,小辈皆是六品以下文官。
西府子孙兴旺,却还未到发力时。
小辈里只端哥儿是秀才,敏哥儿马上考府试,却要等三年后了……
宋家要弹劾侯府,韦禛作为韦映璇二叔自然要避嫌,绝不能帮递折子。
族里人很合适。
“我无意见,人选方面您看着办。”韦映璇站起身,“婶祖母,您接下来要安排部署,映璇不搅扰了,等您消息。”
周氏效率极高,当晚便让身边嬷嬷带了几张写满字的纸张来。
“这是二爷草拟的,老夫人给把了关,说请您最后过目,若合适,便就如此写折子了。”
韦映璇一目十行看完,将纸张折起来,放在蜡烛上方燃了,“很合适,你去回婶祖母,如此很好。”
深秋,寒露至。
这日一早,韦映璇轻轻推开窗棂,一阵凉爽略带寒意的冷风拂面而来,她赫然看见一片卷曲的褐色枯叶躺在窗台上。
秋天不知不觉竟是要结束了。
她想起大皇子选伴读一事,原本是中秋后便要笔试,不知为何竟迁延到这时了。
朝堂上,皇帝也恰好说到此事。
“朕前些日子为西南水患焦头烂额,近日水患消除,便有空思及大皇子之教养,朕自己也是从皇子过来的,甚感伴读之选至关重要,此事昭告天下已月余,现如今可进一步出题选拔了。”
礼部尚书出列,道:“圣上,臣请即日起会同吏部,共同筹办伴读选拔笔试。”
皇帝颔首,“试题需涵盖经史子集,以察其学识之广博,亦需有策论,以观其思维之敏锐。务必确保公正,真正选拔出德才兼备者。”
“此外,笔试尽快安排,不得有误,朕期望能在旬日内完成选拔,以便大皇子早日得良伴共习学问。”
“是!臣等定不负陛下厚望。”
议定了此事,今日大事算是议毕,皇帝便打算退朝了。
便在此时,一个四品武官,从武官行列的末尾处站出来。
大步来到殿中央,跪下高举起手里的奏折捧上,“陛下,臣宋光禄有本要奏,此本却非微臣奏请,是微臣代族亲——园林署六品监事宋埕递交弹劾南亭侯府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