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猷识理答腊冷笑一声,针锋相对:“汝阳王此言,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真以退敌为先,何不直接领兵出征,何必绕此弯路?
再者,王叔手握重兵,朝中又有众多亲信,一旦权柄在手,谁能保证不会尾大不掉,威胁皇权?此等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朝堂之上,气氛骤然紧张,群臣或面面相觑,或低头不语,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对立所震撼。
元顺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复杂,目光在汝阳王与爱猷识理答腊之间来回游移,内心挣扎不已。
汝阳王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怒火,以平和却不容置疑的语调说道:“太子殿下多虑了,本王对大元之心,日月可鉴。
所求太师之位,不过权宜之计,待外敌退却,自当归还朝政于皇上。
若殿下真有疑虑,不妨立下誓约,本王愿以家族荣耀为誓,绝不背弃。”
爱猷识理答腊闻言,眉头紧锁,显然对汝阳王的誓言并不完全信服。
然而,他也深知,此时内外交困,不宜内讧,否则只会让敌人趁虚而入。
于是,他缓缓说道:“汝阳王既有此言,儿臣暂且信之。但望汝阳王能言行一致,不负皇恩,不负天下苍生。”
经过一番短暂的沉默,元顺帝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爱卿为国分忧之心,朕甚感欣慰。
然太师一职,关乎朝纲稳定,需谨慎考虑。
不过,朕可以承诺,若爱卿能成功抵御外敌,护我大元周全,朕定当重重封赏,绝不食言。”
汝阳王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声色,恭敬地行礼道:“多谢皇上隆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
退朝之后,汝阳王立即召集了早已安排好的心腹官员,秘密商议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他们决定一方面积极备战,另一方面则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元顺帝的监视与影响,步步紧逼,迫使元顺帝在形势所迫下,不得不做出让步。
同时,王保保也秘密调动兵马,加强京畿地区的防御,同时派出细作,打探明军的动向,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