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延冥和叶慕清组织起朝中的诸位大臣以及来自两国的使者们,开启了一轮接一轮紧密且高效的磋商进程。
每日清晨,当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他们便已经投身于繁忙的工作之中;而当夜幕深沉,繁星点点布满夜空之际,他们仍在挑灯夜战,不曾有丝毫懈怠。
这些天来,众人始终围绕着贸易、文化交流、军事合作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议题,展开了一场场唇枪舌剑、火花四溅的热烈讨论。
其中,尤以贸易规则的制定最为棘手,引发了各方之间的激烈争执。
北城的商税制度向来繁杂多样,令人眼花缭乱,而南城所采用的度量衡标准又与北城存在显着差异。
如此一来,双方在商讨贸易细则之时,犹如深陷泥沼,举步维艰。
面对这一困局,清延冥和叶慕清当机立断,迅速召集国内那些对商业律法了如指掌并且深谙贸易往来之道的官员们,会同北城使者一道,针对各种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反复研讨。
在经历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谈判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成功敲定了一套堪称公平合理的贸易规则。
这套规则不仅统一了商税标准和度量衡,最大限度减少了因标准不一致而导致的交易障碍,同时还独具匠心地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处理贸易仲裁事务的机构。
这个机构的成立,无疑将为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各类贸易纠纷提供一个公正、透明且高效的解决途径,从而有力保障两国间贸易活动能够长期稳定、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
文化交流方面,叶慕清亲自牵头,与北城的学者们共同制定了详细的交流计划。
他们商定,每半年北城派遣一批各领域的学者和学子前来,我国也会选派优秀人才回访北城。
交流内容不仅涵盖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还涉及天文历法、医学药理等实用学科。
为了给交流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叶慕清还下令在都城专门修建了一座宽敞明亮的学术交流馆,馆内藏书丰富,设施完备,为两国学者的研讨和讲学提供便利。
而与楚国的边境军事部署谈判则充满了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