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技术水平的差距,加工出来的工件精度,可就是南辕北辙了。
二级工完成的加工任务,只能说是勉强及格,而七级工加工出来的工件,不光用时快,品质还好,或者可以说是优秀。
但你又不能说人家二级工,加工的那个工件不能用,人家也合格了,也不是不能用。
最后,为这巨大公差买单的,只能是最终成型的产品,和用户了。
而种花家的工业体系里,这种粗狂式的管理和生产模式,完全是学着自毛熊。
在新种花家成立的早期,毛熊曾在一段时间,有过全面对种花家的援助,合作面,几乎涵盖了原材料、能源、机械、电工、兵器等多个领域,算是引领种花家走向了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毛熊对于种花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于种花家来说,毛熊教会了我们工业化,只是把我们扶上了马,至于送一程这事,毛熊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毛熊乃至如今的大毛,其在技术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是不争的事实,东西我可以造,但却不能保证很好。
毕竟粗犷的毛熊,一直信奉所谓的“多、快、省”。
装备不要求单个性能很高,但短期内数量却是压倒性的。
再配合上毛熊家,工业发展不均的毛病,结果往往就是,数量很多,但品控感人!
其实这种情况,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体现在了我兔的身上,并且还结结实实的坑了鹰酱一把。
最尴尬的一件事就是,在出口给鹰酱的战机里,两架战机很多相同的零件,公差却很大,无法通用互换!
这个锅,其实还得甩给毛熊,因为当初,你就是这么教的!
与西方的标准化不同,受技术水平限制,毛熊包括如今的大毛,在零件生产与组装的标准化程度上,那都是比较尴尬的。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西方战机在装配时,是以骨架为基准,精确定位战机骨架后装配蒙皮,因此大家能看到,西方战机的机身表面,都是比较光滑的。
但毛熊的套路,正好相反,装备是以设计的蒙皮外形为准,做个简单的定位,然后把蒙皮敲打装配好,不行再打个补丁,如此一来,保证公差在合理范围内,就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这就是为啥,毛熊乃至后世大毛的许多战机,总给人一种机身皱巴巴的既视感,还是标准化的锅啊!
其实在7、80年代,我兔从西方引进了标准化管理流程,来提升自身战机的生产加工精度,特别是玩会了西方骨架配装这套之后,战机的品质,那是有了质的飞跃。
我兔的歼轰7姬与歼10姬系列,那就是典型案例。
虽说歼轰7姬在设计上,可能并不先进,但奈何装配精确,零件标准啊,平均维护的时间,只用到同时期8爷的一半不到。
同样,苏27在引入国内后,机身蒙皮、结构强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不明真相的沈飞在国产化后,这些问题,自然也传染给了11家族。
而那时歼10姬的加工工艺,却是媲美西方同代战机的存在,这就是标准与非标准的区别。
而如果没有标准化,恐怕后世歼20这种高端玩具就只能是个概念!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哇,既然这标准化这么好,那从现在开始,就学西方的标准化道路,不是发展的更快?
这个想法真的很好,但却不符合实际啊。
林胜利可以拿出来,各种标准化的方法和流程,林胜利也有,可以现在种花家的工业基础,是根本无法承受的。
而毛熊的这种工业模式,却很适合这时的种花家。
能通过相对简单的技术,快速搭建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就好比各位书友们玩游戏,新手任务,绝不可能是地狱级的,要不游戏还没开局就崩了。
现在种花家,学习发展的以毛熊为参照物的工业体系,也是这个意思,但同样,咱们也不可能总在新手村待着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