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两制三馆,自然是指主掌诏书敕令的内、外制,以及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这三馆院的文学侍从官们了。
一般若有国家大政、军事要略乃至于重要奏议,皇帝都会令两制三馆参与讨论,而吴希的这篇“雄文”自然也有了这样的待遇。
身为内制的曾布答道:“自是官家希望让更多人参与谈论,否则两制三馆岂敢堂皇公开?此文之于新政,一时间固然有些不好的影响,但也正好给我们这些人敲响了警钟。”
顿了顿,他接着道:“对于新政的部分法令,我本就有不同意见,此文将我心中担忧尽皆写出,还有许多我都未曾考虑到的问题。以我观之,此文之作用大面上还是好的。”
蔡确闻言仍是不忿,却将目光投向王安石,却只见对方并不置可否,反而对他目露征询之意。
于是,蔡确大着胆子继续说道:“相公,此文之于国朝大政,或许初心本是好的。但此时公然与朝堂诸公唱反调,乃至于不无指斥乘舆之意,难道是可以放纵的吗?”
王安石此时却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直言道:“蔡御史,你今日心绪不平,我看不是讨论此事的好时机。你且先回去休息吧,我与曾内翰还有些公事要谈。”
蔡确闻言有些诧异,似乎并不晓得自己哪里忤逆了这位相公,自己明明一直在为其代言啊?
不过事已至此,蔡确也只是收敛表情,恭敬一礼,随后告辞而去。
待其人离开室内,曾布有些鄙夷地笑了笑,开口道:“相公,这蔡持正,此次作为可算不得持正了。”
王安石也是摇了摇头道:“本是引为爪牙而已,何必过于期待?”
曾布不免摇头失笑,却又认真来问:“相公,蔡持正固然为图幸进,大放厥词,其言语中却不能说半点道理全无。此文于朝野间影响越来越大,却不知官家与相公如何看待?”
王安石抬眼去看曾布,似乎想观察出对方究竟是在问他的意见,还是在表达其自身的态度。
他本就知道,曾布此君虽与其一同大力推行新政,其实内里中两者的想法有着许多不同。
这也是两年后两者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
“曾内翰觉得官家与我是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