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宋代边疆左近的区域,早先便已有过许多民兵制度的尝试,以应对辽国方向的小范围袭扰。
在河东,便有名为“义勇”和“强壮”的民兵制度,而且已经实行有些年头了。
“不错,吴卿倒是确是知道的不少。目前欲行河东保甲,便想借原有的义勇、强壮为名,三丁为义勇、两丁为强壮,不另外改成保甲的名字。”官家解释道。
王安石闻言却是有些诧异:“官家,这并非是王安礼所奏之法吧?为何还要沿用义勇、强壮之名?”
“从具体规定细则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仍然将保丁叫做义勇、强壮罢了,百姓们早已习惯了义勇强壮制度,若非更名恐怕又会导致民众不安了。”
听到这里,吴希却是有了别样见解:“官家,且容臣一言。据臣所知,原行于河东的义勇、强壮制度,所充任者都是贫下户等之人吧?”
宋代将人户分为五等,自第一等至第五等,贫富次第而降,所谓贫下户等自然是指第四、第五等户了。
王安石从旁解释道:“不错,义勇者若非是只有单丁的人家,一般终年在役不进行轮换。而强壮都是第五等户来做,且他们所用的弓箭都需要自行购买。”
吴希点了点头,接着道:“若是这般,则臣以为河东应苦义勇、强壮久矣,一定要推行保甲的话,则仍是以正式更名为佳。”
官家沉吟片刻,却有些犹豫道:“可是河东百姓不了解什么是保甲,会不会有所恐惧,以为朝廷要进一步加重盘剥?”
吴希闻言却是笑道:“恕臣直言,无论是否更名,百姓在最初都会觉得朝廷是在加重盘剥。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则只能是督促地方官府好生布告,并且要严厉申明,行保甲不周者立行惩戒,才能保证制度安民而不害民。”
官家有些沉默:“吴卿,你之前的《维新策》中明确说新法的名声渐渐不好,大多都是地方官吏行事出了问题。这我是知道的,因此才从中央纷纷派出许多察访使,以体量民情。可使者纷纷派出,为什么总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