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一走,石泉村又热闹了。

众人都在讨论说这崔家祖坟葬得也太好了,怎么子孙个个出息,有姑娘的人家纷纷后悔,应该趁着二牛还没考上就定下亲事的,现在,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可就“高攀不上”咯!

于是,已经有女儿嫁进崔家的张家夫妇二人成了众人围观和称赞的对象,都在夸他们家有眼光有魄力,这让张家夫妇也是有点受宠若惊。

不过发自内心的为亲家一家高兴!

等崔大牛把一家人给接来城里的时候,晚饭的时间都过了,三处食肆,歇业最早的就是素斋饭店,然后是贺春街,最后是庆春街。

客人散了,但崔家食肆仍旧亮着灯火。

雅间内,崔家爹娘早就准备好了一桌的饭菜,准备替二儿子庆功。

还特意请了聂知事,书院院长,赵平和在店里帮工的娘子们留下一起吃饭。

她们自觉不太合适,所以单独在雅间外摆了一桌,至于里面则以院长,崔阿爷,和外爷为尊,此刻三人都在真心的祝贺着崔令扬的过关。

“县试简单,你能应付下来我也不觉奇怪,好好用功,明年若是能过了府试,那你可就是咱们县里年轻一辈的秀才了,这可是能送匾额的!到时候,你们一家人更会以你为荣。”

兆县的规矩,秀才家都能送匾额。

赵秀才的家里就有一块,也因为有这匾额,既能免徭役又能免赋税,所以他才能一个人仅靠在村子里教书的那点微薄收入养大了崔阿娘。

如今崔家也不至于交不上税钱,但能免,这样的好事谁又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