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锡兰也没闲着,业余的时间都用来研究织布的技法,看有没有机会做出那种水火皆不溶的料子来,若是能,那对于孩子而言可就是大大的保护了。
因此崔粥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对于丝帛店银钱上的开销却从未限制过,所以有一段日子可以说是三间食肆供养着丝帛店的开销,但崔家人却无怨无悔。
崔令扬自从考中了秀才后,书院和院长对他就更加重视。
平日里一月左右才能回来一次,其他时间都在书院日夜苦读,院长时不时的还带他们去踏青赏雪,邀月观澜,就是希望他们不要只会死读书,要多增长见闻。
伴随着这样的教育方法,崔令扬的性格也多了几分活跃。
不再似从前那般沉稳的像个几十岁的老书究,加上他原本就清秀正直的面容和如今的身份,等到有媒婆找上门来的时候,崔家众人才惊觉,家里的二小子怕是留不住了。
崔令扬如今快满二十了,正是成亲的好年纪。
但崔家一直没太关心这个事情是总觉得他还小,正是该读书的时候,谁知他偶然一次跟着院长出门在外,游历作诗的风采刚好就被城里一家员外和员外小姐相中了。
自此后,那员外小姐就许诺非他不嫁。
员外爱女心切,就找到了书院去,奈何崔令扬读书天赋高,但对于情爱一事却不怎么留心,所以婉转的给拒了。
这惹得员外小姐大哭几场就病倒在家,不得已,员外只能带着媒婆亲自登了崔家的门,无非就是让崔家二郎看在他们家小女性子刚烈,又爱慕深重的情况下,同意了这门亲事。
崔家众人都觉得棘手之时,崔粥却拒了。
“二哥若有心思,那这位员外小姐也不至于会病倒,这单相思的事情多了去了,难不成日后只要有人看上二哥,二哥不娶,对方以病相要挟,我们就得答应吗?这口子不能开,否则二哥日后就难过了。”
她的话点醒了众人,所以崔阿爷和崔阿爹亲自出门,表示孩子还小,况且还未取功名,就不考虑这些了,哪怕是员外郎再三表示嫁妆厚重如山,他们也还是连连拒了。
只不过为着员外郎家的名声,他们没敢多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