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是好多年没有下手,有点迫不及待的意思。
见状,卫诗云才为凌保家辩解两句。
“妈,你别急,我觉得二哥的行为也没错。”
就在李秀娥思索着,要怎么反驳卫诗云的时候,后者又自顾自的开始解释。
“爸妈你们想啊,乡下的孩子是什么教养的?”
“如果把孩子一味束缚在身边,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危险,那不等于是消磨了警惕心?”
“以后真要是发生点什么,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卫诗云说完这几句,见老两口有在思考,才继续之后的话题。
“早点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就等于是比别人早一步适应社会。”
“再说,二哥后来不是跟在后面了,可见还是很关心几个孩子的。”
“您二老说,是不是这样?”
表达完想要说的话,卫诗云就开始安静的吃饭。
至于空余的时间,就让李秀娥和凌大山好好想一想。
时间也才过去了十来分钟,李秀娥和凌大山,也从自己的思绪里拔了出来。
确实,诗云丫头说的没错。
以前在乡下的时候,他们老一辈教养孩子,全是采用放养的方式。
先不说磕着碰着,就是有点小伤口都不放在心上。
那个时候,他们是怎么想的?
放养的孩子生命力顽强,总会自个儿慢慢长大的。
不管男女,养大了就是福气。
如今到了城里,可能是社会环境不一样了,人的想法总会不自觉发生变化。
也或许,是孙子辈更亲?
这么一想,李秀娥和凌大山倒也能想开了。
“诗云丫头,是你说的这个理没错。”
“但这不是,几个小的也没干过什么重活,身上哪有什么力气。”
“哪像保家卫国他们,都被地里的农活压趴下过。”
听着李秀娥的解释,卫诗云好笑的摇了摇头。
看吧,都说爷爷奶奶心里只有孙子辈,现在也是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吃过晚饭以后,李秀娥和凌大山,就领着凌骁卫琨去了凌保家那边。
至于后续,自然是一辈对一辈的碾压。
小学开学的第二天,凌立三人,来接凌骁和卫琨去上学。
同一个学校,同一段路,一起走也能彼此照顾。
临出门前,卫诗云给每个人的口袋里,放了一颗醒目的大白兔奶糖。
要说为什么只给一颗,也是怕孩子太小吃不到嘴里。
毕竟,大白兔虽然已经攻占了市场,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花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