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怼了以后,凌大山和凌保家就消停了。
既然不让他们插手,那他们就去院子里乘凉,总比留在堂屋被骂的好。
等凌大山和凌保家离开,屋子里的李秀娥一行四人,前仰后合笑的开心。
......
自从凌晓珍回家养胎,李秀娥就不去水果店了。
美其名曰,要照顾孕晚期的老闺女。
她说的是实话,凌家人没人有意见,都会时不时送点补品过来。
赵荷花是开饭店的,如今在首都城都有了五家店面。
不仅服务一流,里面的菜色也会时不时更换。
周边店铺即使眼红,也完全没有抗衡的资本。
不为别的,就因为赵荷花采用了卫诗云的建议,每家店里的掌厨都给了分红。
荷花饭店的生意越好,掌厨的分红就越多。
也是因为这样,即便别人开出天价,饭店掌厨没一个动心。
开玩笑,他们为自己的生意服务不好吗,干什么还要去别家操那份闲心。
就算一个月开出一百块的天价,比起他们在饭店的分红,那都是毛毛雨了。
有人坐镇,在各个店铺巡视情况的赵荷花,就会时不时拎只鸡带回家。
美其名曰,本就有的食材,真没必要去外面花钱。
说起来,自从荷花饭店生意好了以后,赵荷花需要采购的食材也越发的量大。
就有商家起了心思,公开坐地起价。
还对外宣称,荷花饭店离了他们的食材供应,说不好生意都做不下去。
所以,想要进货的饭店,都要在原本的价格上,再往上上涨两成利才行。
因为这些传言,很多经营饭店的人,都对荷花饭店怒目而视。
他们倒要看看,加高了进价的食材,会不会削弱荷花饭店的利润。
等赵荷花发现食材涨价,已经是两天后的事情。
因为生意火爆,每次批发蔬菜肉食的时候,她都是一次性准备三天的量。
除非到了夏季,才会只准备一天的食材。
都到批发市场了,之前一直合作挺好的商家,就露出了真实的嘴脸。
“赵老板,都是生意人,我也不拐弯了。”
“你家饭店的生意越做越好,我们这些供应商却还是老价格。”
“怎么想,我们都是有点吃亏的。”
“要不然,你往上涨一涨?”
一听这话,赵荷花就有点恼火。
开饭店卖的菜色,要和批发市场一个价格,那还开什么饭店?
不如做个善事,直接让人白吃得了。
也是做生意时间长了,赵荷花没有当场翻脸,而是有理有据的摆出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