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年没惯着嘉靖,如今又怎么可能惯着朱翊钧?
打发走了几名内阁大学士,朱翊钧习惯性地拿起奏折开始批阅。
还没翻几本,就在某本奏折的最后看到了这么一句话。
“……臣以为,皇太子之事,乃大明国本也。”
“当早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请陛下三思。”
朱翊钧勃然大怒,直接将这份奏折丢了出去,对着张鲸等司礼监大太监破口大骂。
“朕不是告诉过你们了吗?”
“所有关于立太子的奏折一律留中,丢去御膳房烧了,怎么还有这种东西送到朕面前来!”
张鲸等人也是汗流浃背,直接跪下来连连告罪。
“陛下,此人太狡猾了,他故意长篇累牍的说一些地方上的事情,在最后才提了两句皇太子册立之事。”
“奴婢也是一时不察,被他蒙骗了啊。”
朱翊钧怒气冲冲地开口。
“让东厂和锦衣卫好好查一下这个混账东西,让他在诏狱里好好反省反省!”
“好了,你们现在都给朕滚出去!”
很快,暖阁之中就只剩下朱翊钧一个人。
朱翊钧表情逐渐变得狰狞起来,喃喃自语。
“你们都逼朕是吧?”
“你们都以为朕会屈服?”
“不,朕不会。”
“只要你们还在逼朕,朕就永远不上朝。”
“永远不让你们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永远!”
朱翊钧怨毒的声音,在暖阁中回荡着。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唐初世界之中,坐在太子位置上的李世民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这个朱翊钧,怎么说也是大明正牌的皇帝,从小经历过最正统的皇家教育,怎么都登基二十五年了还这么不成熟呢?”
李世民是真的费解。
他自己,十八岁就开始追随父亲李渊打江山了。
二十八岁的时候,不但征服了全天下,而且还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朱翊钧呢?
登基十岁,万历二十五年就是三十五岁。
在李世民看来,三十五岁的朱翊钧,甚至都没有十八岁的自己成熟!
如果朱翊钧是那种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那其实也没啥。
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没见识,又穷。
孩子长大了,只能靠自己在社会上拼搏。
所有的人生经验,都只能在一次次吃亏之中慢慢累积。
可朱翊钧不是啊。
朱翊钧从小就被立为皇太子,没有任何兄弟可以挑战他的位置,没有任何夺嫡之争的狗血剧情。
有一心盯着他学习进度的母亲。
有当世,乃至整个明朝最出色的大臣张居正来当他的老师。
这样的人生,怎么看都应该是一个明君模版才对。
他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呢?
李渊看着费解的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来。
“世民啊,你想想朕的身世。”
“其实朕的童年,和朱翊钧比起来的话,也算是有些相似的。”
李世民闻言,心中不由一动。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跟随北周开国太祖宇文泰一起并肩作战,建立了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宇文泰论功行赏,将李虎册封为唐国公,柱国大将军,也就是“八柱国”之一。
李虎死后,他的儿子李昞同样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和柱国大将军的官职,依旧还是“八柱国”之一。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李渊长大成年之后,也会顺利继承唐国公的爵位和柱国大将军的官职,稳居八柱国之位。
但意外偏偏就发生了。
李渊七岁的时候,老爹李昞死了!
这下子,事情就尴尬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像自家老爹、祖父一样,参与到国政大事之中呢?
于是,七岁李渊虽然依旧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但柱国大将军的官职自然是没他什么事了。
李世民想到这里,也是不由好奇道:
“父皇,在祖父去世,您没成年之前,咱们李家的日子恐怕不好过吧?”
李渊闻言,顿时哈哈地笑了起来。
“何止是不好过?”
“朕和你说,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一个人走茶凉。”
“朕继承爵位七岁,成年二十岁,中间这十三年啊,黄花菜都凉了不知道多少遍喽!”
“这朱翊钧童年时代好歹还是个皇帝呢,朕呢?什么都不是!”
“呵呵,若不是朕的外公独孤信,还有那位姨丈……”
李渊说到这里,摇了摇头,心中满是感慨。
那些年的李家,从一个北周的顶级豪门逐步坠落,变成二流,乃至三流家族。
作为李家名义上的家主,李渊却因为没有成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种童年的煎熬和压力,比朱翊钧大了何止一百倍?
李渊说到这,露出几分自得。
“但朕,挺过来了!”
“朕不但挺过了那些年家族衰落带来的各种磨难,还建立了大唐,还教出了你这样的千古大帝!”
“朱翊钧呢?只不过是老师和母亲严厉了一些,就叛逆成这种样子。”
“三十五岁了,还幼稚地和朝臣斗气。”
“呵呵,难怪会上盘点视频,确实是废物一个。”
李世民闻言,也是大为赞同。
“父皇说得太对了,朱翊钧其实也并非没有才能。”
“但他的心性实在是太过脆弱,这终究让他无法成为那种传颂后世的明君。”
李渊摇了摇头,嗤笑道:
“有才能的人,朕这辈子见过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但大部分人,最终也不过是个伤仲永的结局。”
“嗯,你哥哥建成,何尝不是如此?”
李世民闻言,不由有些尴尬。
毕竟金幕都剧透玄武门事变了……
李世民干咳一声,赶忙道:
“请父皇放心,儿臣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大哥和弟弟,还有侄儿们。”
李渊笑了笑,洒然道:
“你大哥和弟弟,注定是要幽禁一生,这是他们生在帝王家却成为失败者的宿命,朕也无可奈何。”
“但你如果真能好好对待他们的儿子,朕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