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善良”的姐姐害惨了的悲催故事。
原主和姐姐晏晴天相差五岁,他们生活在偏远的渔村里。
父亲在大伯的厂里打工,母亲在家帮忙洗洗衣服赚外快,日子说不上富裕,但也不算太穷。
然而,原主五岁那年,父亲在厂子里出了安全事故,一家子失去了顶梁柱。
原主母亲站了出来,撑起了这片天。
为了护住孩子和丈夫留下来的家产,温柔的晏家小媳妇胡翠莲变成了村里人人不敢轻易招惹的胡大悍妇。
生活的重压之下,原主母亲全身心投入劳作,对孩子的关注难免有所减少。
这时,村里的“好心人”趁虚而入,对晏晴天灌输了一系列扭曲的观念。
明明是村民觊觎晏父的那笔补偿金,想要过来打秋风,却成了晏晴天眼里的“母亲见死不救,宁可守着那笔钱,也不舍得拿出来救人。”
明明是村民想要把原主“介绍”给城里生不出孩子的夫妻抱养,好赚取中介费,却成了晏晴天眼里的“母亲重男轻女,宁可留住病弟弟,也不愿意把自己送去城里过好日子。”
......
诸如此类的事情,
还有很多。
这些误解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晏晴天心中生根发芽,驱使她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对村民示好。
美其名曰:想要替自己的母亲偿还她的“罪过”。
而那些不怀好意的村民们,仅仅凭借几句廉价的赞美,便轻易获得了一个甘愿承担所有苦累的“义工”。
当晏晴天的母亲察觉到这一切并试图挽回时,为时已晚,晏晴天早已养成了凡事以外人为重的性子。
直到原主十岁那年,他被晏晴天强行拉着去大伯的厂子里帮忙打杂,家里空无一人。
凑巧此时,原主母亲身体不适回到家里。
深夜,原主母亲突发高烧,想要吃药,却发现家里的药都不见了。
这才想起,晏晴天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