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伯华讲北大营有十万兵马就想让林哲吃惊,没料到林哲的表情非常平静,几乎没什么变化。
“钱大人,你才知道这个?这个林某早知道了,林某此次率军南下就是为了钳制北大营,只有把北大营钳死了,他们才会老实,官家是啥意思,接二连三的下旨,是不欢迎林某率军南下吗?”
“林大人,不是官家不欢迎,是他们强烈要求的,官家出于无奈只能下这个旨。”
钱伯华替皇帝辩解道。
“他们消息挺灵通的,他们怎么知道林某领兵南下了?是谁知会他们的?”
林哲谨慎的问道。
钱伯华眨了眨眼睛。
“这个老夫不清楚,总之他们有他们的办法,老夫想问题应该出在你那,他们在你那有眼线。”
这个是肯定的,十万大军中掺杂他们的眼线一点不奇怪,关键是往东京汴梁城送消息的人,这个人究竟是谁,钱伯华是知道这个人故意不说还是说钱伯华根本不知道,林哲在这有点怀疑钱伯华。
“官家究竟是怎样一个态度?官家会任由他们胡来么?”
林哲又问道。
钱伯华摆了摆手。
“官家下旨只是为了敷衍他们,不会真的针对你,且你带十万大军南下对官家只会有利,官家知道你是冲北大营去的,你上次北上领兵就该如此了,否则太子殿下怎么会薨?”
钱伯华这话说的对,上回是林哲心慈手软了。
若上回林哲就挥军南下,事情可能要好很多,陆知心那时就会被摁住,之后也不会倒那么多人,但林哲那时的心态断不会挥军南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展望一下未来,你认为林某接下来该怎么做?”
林哲想试探一下钱伯华,既然钱伯华认为上回就该挥军南下,那这回钱伯华应该很激进。
钱伯华也不客气。
“围北大营,北大营是大宋朝的一颗烂子,这么多年来一直盘踞在东京汴梁城外瞪着汴梁城,不把它拔掉,大宋朝难有安宁。”
钱伯华讲的正合林哲之意。
林哲有点小兴奋。
“怎么拔?硬碰硬的话伤亡会很大,且是伤亡惨重的内讧,对大宋朝而言不划算。”
钱伯华两眼放着凶光。
“先别硬碰硬,可以先发制人断北大营的粮道,一旦没了粮草,北大营的军心一定不稳。”
钱伯华想的太简单的,把北大营的粮道断了,那北大营势必跟你拼命,那样还怎么做到不硬碰硬?
“恐怕北大营会倾巢出动攻击断其粮道之人,内乱便由此开始了,对大宋百姓而言这不是好事。”
林哲非常担心这个。
钱伯华却认为这是斩断高官集团所必须付出的。
“内乱就内乱,这个内乱不出,陆知心就永远倒不了,与其长痛不止,不如短痛一下,你刚刚暴揍了两大蛮夷,两大蛮夷短时间内不会生事,借这么一个机会打残陆知心,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钱伯华讲的很理想化,实际实施起来却有诸多变数,林哲打契丹人和党项人可以奋不顾身,内讧的话始终下不了这个手。
“你想到去断北大营的粮道,那北大营也可以,他们可能现在就不会向林某这十万大军供应粮草,十万大军粮草没着落,林某还怎么跟陆知心斗?”
林哲想的可不是表面这一点。
钱伯华似乎早替林哲想好。
“各地运来的粮草均要集中于漕运码头,你只要出兵控制好漕运码头,用膳问题迎刃而解,东京汴梁城有上百万的人口,不怕多你那十万张嘴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