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印度佛教四大圣地之二菩提伽耶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2504 字 2个月前

3、菩提树金刚座

菩提树下,一块红色的砂石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传说中的金刚座,据说它是由阿育王特意放置在这里的,旨在纪念佛陀成道的地方,并象征着佛陀的无上智慧。这块金刚座大约有2.3米长,宽度则为1.47米左右,高度0.9米。在其上方,一尊庄严的佛陀石像端坐着,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佛教的奥秘。而如今,这座佛像已经被虔诚的信徒们用鲜艳的布幔装饰起来,增添了一份庄严肃穆之感。此外,信徒们还在篷架内摆放了大量的鲜花供品,以此表达对佛陀的敬仰之情。

在金刚座和菩提树周围的栏杆之外,还有两座巨大的佛足印,它们都是用圆形的黑石精心雕刻而成。这些佛足印不仅代表着佛陀的足迹,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在唐朝时期,我国的高僧玄照、道希、智光、悟空等人纷纷来到这里,向金刚座行礼膜拜。其中,玄照大师曾在此驻锡长达四年之久,深入研究了俱舍论和律仪等佛法教义。而智光大师也在此停留了两年,专注于学习俱舍论和因明学等佛法知识。到了五代以及两宋时期,志义、归宝、蕴述等大师也相继来到此地,在附近建立了石碑、佛塔等建筑,进一步弘扬了佛教文化。

4、石栏

这座大塔周围环绕着许多传说和历史故事。据说它是由阿育王建造的。阿育王大约在佛陀涅盘后的两百年统治着摩揭陀国。起初,他信仰外道,对佛法持怀疑态度,甚至恶意地砍伐了佛陀成道处的菩提树。然而,尽管树干被砍得一干二净,但不久之后,新的芽叶却依然茂盛生长。这一景象让阿育王深感悔恨,并下令工匠们筑起了十多英尺高的石栏,将菩提树严密地保护起来。也有人认为,根据石柱上的刻文推断,这个石栏应该是在阿育王之后才建造的。

此外,在公元七世纪初期,羯罗拏苏伐剌那国的设赏迦王嫉妒佛法,肆意破坏大塔,砍伐菩提树并焚烧其根部。几个月后,阿育王的后裔摩揭陀国的补剌拏伐摩王复兴了这片圣地,为了防止后人再次滥砍滥伐,他还修建了高达二丈四尺的石垣来加强保护。这些历史事件都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于佛教的尊重与敬仰之情,以及他们为保护佛教圣地所做出的努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石栏楯的构造,其根结构有间柱、横栏柱和圆形板,是早期印度艺术史上的重要指标。这整个栏楯以西南面保存得最好,东北面则损坏很多。高度约八英尺高。栏楯柱上刻有各种不同的纹饰和传说中的灵兽,十足展现了浓厚的希腊风格纵梁柱部分雕刻着佛一生的事迹,当时并没有佛像的制作,就以象征的手法,以象表示诞生,法轮代表说法,佛塔表示涅盘。大部分古代原柱已被搬至附近的菩提伽耶博物馆陈列,当前仅保存四个古老原柱。其余的石栏楯是近代仿造的。

三、主要影响

每一年到了佛寺盛典活动的时候,这个地方就变得热闹非凡,人群熙攘,人头攒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甚至有人不惜跨越千里迢迢的距离,只为能亲临此地。这种情景不禁让人联想到那些虔诚的信徒前往圣地朝觐的画面,他们满怀敬意与热忱,怀揣着对信仰的执着追求。而对于这些笃信佛教的信徒来说,这里无疑散发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许多游客和信徒来到这里后,便会效仿当年佛祖静思时的姿态,在这片神圣之地静静端坐,陷入沉思之中。他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并期待有朝一日能够领悟到生命的真谛。相较于尘世的喧嚣与繁忙,这里宛如一片宁静的避风港,远离尘嚣,成为了人们心灵休憩的避风港。

菩提伽耶作为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信徒纷至沓来,虔诚地朝拜。这里不仅仅是佛教信仰的核心所在,更是佛教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舞台。每年,众多佛教徒、学者以及游客纷纷涌向此地,亲身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这里,他们可以领略到佛教艺术的精美绝伦、佛教建筑的庄严宏伟,还能聆听大师们的教诲,汲取智慧的养分。同时,菩提伽耶也见证了无数人的成长与转变,让人们在追寻信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里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吸引着游客,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千年的文化积淀。有些游客甚至在这里感觉有了与佛缘,决定在这片圣地上出家修行,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有趣的现象。

总的来说,菩提伽耶不仅仅是佛教信徒心中的神圣之地,还是吸引全球各地旅行者向往的热门旅游景点。这个地方充满了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神秘莫测的氛围,被誉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旅行天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似乎可以聆听并感受那穿越千年时空的古老智慧,体悟到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这里汇聚了来自不同国度的朝圣者和游客,他们在此相聚一堂,一同领略这片圣地的奇妙之处,并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