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澈听了李木子的转述后,不由奇怪道:“这事怎么还和杨无敌扯上关系了呢?”
“行吧,我们再去问问张道藩。”
“对,承彦是问了不少关于杨无敌的事情。但这个和案子有关吗?”张道藩听闻后说道,“当时,杨无敌的事情传遍大启,整个大启整个京城的人都在谈论。不光是承彦,其他人也来问我。”
景元十三年秋,西路军杨无敌奉命带领百姓往南迁回乾州。迁回途中,惨遭辽军伏击。
杨无敌英勇抗敌,战至最后一刻,身中数箭而亡。
先帝回京以后下旨赞杨无敌,“以孤军守险隘,血战三日,身被二十七创,犹执纛不退,终护三万百姓渡漳水而南。陈家谷一役,虽天不假年,然将军以血肉筑长城,使胡马不敢南窥,其节烈之气,直贯苍穹!”
后先帝追封杨无敌为 “靖北武烈王” ,配享太庙,立忠烈祠于洛京朱雀街,春秋二祭,百官皆拜。赐丹书铁券,镌“山河同寿”四字,悬于杨氏宗祠,永彰其功。
所以这种情况下,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杨将军,张成彦的询问就显得不那么显眼了。
“没事儿,您就说说他到底问什么了。和案子有没有关系我们会判断。”陈澈道。
张道藩印象还挺清楚,“他问的是杨无敌为什么要带着南下的百姓走陈家谷?”
“为什么?”陈澈低头自己重复了一遍,“他是在怀疑杨无敌的策略?”
“小孩子么。他也不懂打仗,第一次上战场,什么都是好奇的。我就和他解释一下杨无敌当时的情况。”
张道藩沾了点茶水在桌上画了一下,“当时我们东路军从白道沟向沙洲进发,这一路我们的战事都很顺利。”
“西路军战事有些坎坷,英州一战后,西路军中杨无敌的玄武军虽然胜了,但元气大伤。先帝下令,让杨无敌的玄武军带领英州百姓南下回大启乾州安顿。”
“他南下的时候经过陈家谷北被辽军伏击,他派了一支队伍继续护送百姓,而自己带着六百人抗击辽军。六百抵六千,拖了整整十日,保证了百姓入城。他自己战竭而亡。”
“承彦问的就是杨无敌南下的路线,他说为什么杨将军不从蓝家湾走,这里距离乾州路程更短,他却花力气从陈家谷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