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煴朝着他不怀好意的笑了笑,说到:
“这里面可就又有门道了,你买上等的票自然是进最好的包房,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拍卖也不需要自己去叫号,写个数字旁边就有侍女为你服务。
“到时候拍卖行一楼就设置成散座,想干什么都得自己来,二楼就设定高价,三楼四楼就只能预约了,花钱还是次要,你能不能拿到名额可就是另说了。”
“更何况贵客们在楼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底下人挤在一起,这面子不就有了吗,你还愁发不了财。”
“而且拍卖的东西也有讲究,什么名人真迹、古玩字画、山珍奇馐,甚至是土地拍卖,盐铁代售,这随便拿出去一样都是恐怖的暴利啊!”
随着朱高煴话音落下,众人都好像看见一座座金山朝他们涌过来,一时间都怔怔的有些出神,大殿寂静的落针可闻。
还是杨士奇先回过神,老练的他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有些忧心的叹息到:
“魏王殿下前面说的臣十分赞同,可自古以来都是盐铁官卖,如果这些权力交给一些商人大户的人,他们怕是会生出些不该有的心思啊!”
“盐铁依然是官卖,我们拍卖的只是代售权,就和盐引有些相似,但其中却大有不同。”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时候有官府运盐和商人运盐两种方式。官府只负责进贡给皇宫的贡盐和朝廷官员用盐,这部分盐成本高,获利少不说,有时候还得赔进去。
老朱为了多筹集军饷,就设立了盐法,让商人取利二十分之一,大部分食盐都是靠着招揽商人前去运输,后面他们为了争夺买盐的权力,就逐渐演化出了盐引制度,各豪门富绅为了争夺盐引是明争暗斗。
等到了道士皇帝的时候,豪门勋贵已经牢牢地把盐引握在了手里,有能力和他们抢的早就家破人亡,有野心想和他们争一下的也没那个实力。
朱元璋和朱棣在的时候,光盐税每年都能收一千多万两。
等到老道士的时候,勋贵们自己的人去收,底下的人争先恐后的孝敬也只是收个三四百万两,若是朝廷指派不相干的人去收,那就更少了。
到了后面崇祯的时候,就连自己的岳父,手都伸向了皇家的府库。
在这种环境之下,大明焉有不亡之理。
“我们只拍卖代理权,一次三年,成功竞标者六年之内不能再次竞标,而且我们可以收重税,不仅仅是盐税,如果开放海禁,稳定暴利的生意定然会使商人前赴后继的加入这场生意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时候我们设立机构,检查来往货物,进出大明朝的货物我们也要从中抽一部分。”
说到这儿的朱高煴眼睛越说越亮,他只是把后世的商税和关税的雏形介绍给了朱棣四人,即使是这样,他们四人心中仍然有不少疑惑。
“殿下,即使是六年之内不能再次竞标,也不过是缓兵之计,恐怕无法解决盐引所导致的几家联手垄断吧。”
“还有殿下刚才说开放海禁,自太祖皇帝建立大明的时候就立下了规矩,不能开放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