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何在成功应对全球拓展中的政策法规问题后,公司手机应用在新兴市场国家逐渐站稳了脚跟。但他深知,要想在这些市场实现长远发展,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本地化操作,并进一步挖掘用户价值。
林强再次召集了核心团队成员,在会议室里,他看着大家说:“我们在新兴市场的开局不错,但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市场的独特需求,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调整,还要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去适应,真正实现深度本地化。”
小何点头表示认同,他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计划:“我们已经对部分功能进行了调整,但还可以更深入。比如在教育功能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传统,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如果当地重视手工艺传承,我们可以制作关于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教学视频,融入到教育板块中。”
市场部的陈宇补充道:“没错,我们还可以与当地的教育机构合作,将我们的手机应用纳入他们的教学辅助工具范畴。这样既能提高我们应用的权威性,又能扩大用户群体。”
技术部的张工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发言:“这需要我们对教育功能模块进行较大的改造。我们要建立一个内容管理系统,方便对不同地区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更新和推送。同时,为了适应不同网络速度,视频内容的压缩和优化也至关重要。”
小何带领团队开始了深度本地化的教育功能开发。他们深入当地的学校、手工艺作坊和教育研究机构,去了解当地的教育需求和文化特色。
在一个以木雕工艺闻名的地区,小何和他的团队找到了一位资深的木雕艺人。这位艺人的工作室弥漫着木材的清香,墙上挂满了精美的木雕作品,工具摆放得井井有条。艺人热情地向他们展示木雕的制作过程,从选材、设计到雕刻的每一个细致步骤。
小何的团队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下整个过程,然后回到公司,技术人员对视频进行精心剪辑、添加字幕和详细的解说。这些视频被上传到手机应用的教育板块,专门为这个地区的用户提供木雕工艺学习课程。
同时,他们与当地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展开合作。学校的老师们对这个手机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位老教师戴着眼镜,仔细研究着手机应用的功能,他说:“这个应用如果能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将会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小何的团队与学校的教育技术部门共同探讨如何将手机应用融入日常教学。他们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例如让低年级学生通过观看简单的手工艺视频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可以根据视频进行实际的创作尝试,并在应用上提交作品,由老师和木雕艺人进行点评。
随着教育功能的深度本地化,用户的参与度显着提高。当地的学生们纷纷下载使用这个手机应用,他们在课间休息和课后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木雕工艺课程。
然而,小何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意识到在新兴市场中,还有很大的用户价值等待挖掘。他开始关注用户数据背后隐藏的潜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