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则筑丸都、盖牟等城,凭险而守,与中原政权时战时和,在文化上亦受华夏影响,兼收并蓄,发展独特。
隋唐之际,国力强盛,志在统一。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虽未竟全功,然彰显华夏一统之决心。
唐太宗、高宗继之,遣将兴师,终平高句丽,于其地设安东都护府,辖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盛京一带,复归大唐治下。
都护府之设,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原之衣冠礼乐、典章制度,广泛传播,此地经济文化,再度繁荣。
五代十国,中原鼎沸,契丹乘势而起。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大辽,南下中原,东取渤海。
渤海国亡,其地并入辽境,于盛京设东京辽阳府,为辽五京之一。
东京之地,城垣高筑,宫殿壮丽,设市肆,兴贸易,交通四方。
辽主常巡幸于此,以镇抚东北诸部,此地遂为辽之东部重镇。
金兴于白山黑水之间,完颜阿骨打举义旗,抗辽兴金。
金太祖收国二年,克辽东京,五年,定都会宁府。
后海陵王迁都燕京,然盛京之地,仍为金之重要后方。
金世宗、章宗时期,盛世承平,此地农业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昌盛。
女真文字之推行,儒学之尊崇,使盛京兼具民族特色与中原文化之风韵。
蒙古崛起,铁骑横扫欧亚。
金室倾颓,盛京易主。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于东北设辽阳行省,治所辽阳路,辖境辽阔,盛京为其要地。
元廷于此兴屯田,开驿道,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
然元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蜂起,东北之地,亦陷入动荡。
及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南京,遣将北伐,逐元顺帝于漠北。
为控扼东北,明廷设辽东都指挥使司,驻辽阳,辖二十五卫二州。
都司之下,屯田戍边,修筑城堡,防御蒙古、女真。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加强对东北经营,设奴儿干都司,辖三百八十余卫所,盛京一带,皆受其节制。
卫所制度之实施,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辽东经济文化,得以稳步发展。
未几,建州女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