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风火家人(六)

逐鹿记之奇门遁甲 石出 1237 字 23小时前

言毕,他们就出发啦!

丙辰日辛未时,他们来到了上党郡沁水(今沁河)流域的九女仙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置上党郡,治所位于今天的长子县,初期包括沁河以东山西东南部大部分地区。

上党郡即今天的晋中市东南部的榆社、左权一带和长治、晋城两市,它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

上党郡东部依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为界,西部依太岳山和中条山与晋南(也称河东)接壤。

目前,上党郡属于秦国,郡守是杨熊。由于司马卬作为赵国武信君武臣的部将,率军攻占了朝歌(今河南淇县),将杨熊的主力吸引到了东线,使得沁水流域比较冷清。

顺便交代一下,秦国使用反间计,成功策反了武臣部下李良,使得李良攻下邯郸、杀死了武臣、邵骚。在这次变乱中,张耳、陈馀因事先有人通风报信,得以逃脱。

张耳、陈馀侥幸逃脱后,马上纠集残兵,重整旗鼓,并采纳门客的建议,立战国赵王后裔赵歇为赵王。由于当时叛军李良占据邯郸,赵歇、张耳等只好“居信都”,重建赵国政权。接着,赵军又击败前来进犯的李良,李良无奈只好投降了秦将章邯。

沁水在春秋时称少水,西汉始名沁水,也称洎水,近代称沁河,是山西晋城市境内第一大河。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自北向南流经山西高原的沁源县、安泽县等地,于晋城市沁水县、阳城县润城镇进入太行山区,经晋城市郊区(泽州县)后,出山西省境,东南流入河南省境,至济源市五龙口出山后,流入平原,东流经沁阳县、博爱县、温县,在武涉县城南方陵村注入黄河。

据《山海经?北山经》载沁水(沁河)发源于谒戾之山: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九女仙台是东面的黑龙潭与西北方的金滩方向流来的沁水交汇后南流的丫口中心,北面就是丫口的锲型部分。

九女仙台东北方有黄龙台,东南方是栖龙峰,南面是马鞍状河湾,西面和西南方坐落着九女峰。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以九女仙台为中心,因而需要对中宫的奇门遁甲情况做一个介绍。

前面说过,丙辰日辛未时对应奇门遁甲阳遁九局,甲寅癸、天禽癸组成了中宫地盘与天盘的结构。

其中,日干丙(火)克时干辛(金),代表人克事,说明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癸墓在未(天三门小吉)。

癸加癸为天网四张,凡事重重闭塞,屈抑不伸,宜守旧。行人失伴,病讼皆伤。

天禽星值未时,主有老年跛足人担花过,或青衣人携物至为应。作用后六十日内进羽音人铁器发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