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为大地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
郑逸站在院中,微风拂过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他细致地整理着行囊,每一件物品都摆放得井井有条,如同他此刻的心情,坚定而沉着。
他不再是那个只想做咸鱼的闲散王爷,肩上扛着的是百姓的期盼,心中的执念化为坚不可摧的动力。
他理好衣襟,抬起头,目光如炬,望向远方巍峨的长安城,那不仅仅是一座城池,更是他解决困境、实现抱负的希望之所。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心中的决心都融入这口空气中,然后缓缓吐出,化作前行的力量。
他迫切地想要解决水利工程扩建的难题,让百姓安居乐业。
日夜兼程,郑逸终于抵达长安。
他顾不上旅途的劳顿,直接前往朝廷,希望能得到支持。
然而,等待他的并非预期的欢迎,而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
在一间宽敞的议事厅内,几位身着华贵官服的老者端坐于案几之后,他们眼神锐利,嘴角带着一丝轻蔑,鼻孔朝天,像极了一群高傲的雄鸡。
他们是朝中的保守派官员,对任何变革都持谨慎态度,更何况郑逸这种“大刀阔斧”的举动。
“王爷的水利工程,老夫早有耳闻,只不过,如此劳民伤财,是否欠妥?”一个老者捋着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质疑。
“是啊,此等工程耗费巨大,万一失败,岂不是得不偿失?”另一个老者附和道,声音尖锐刺耳,像是在嘲讽。
面对这些质疑,郑逸没有丝毫退缩,他耐心解释着水利工程扩建的必要性,详细阐述其中的利弊,并列举了以往取得的成果。
然而,那些老者似乎并不打算听进去,他们固执己见,一口咬定郑逸是在“胡闹”。
“王爷,你还是太年轻,不懂得治国之道啊!”一位老者叹息着,仿佛是在教训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郑逸的耐心渐渐被磨平,他望着这些顽固不化的老者,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奈。
他们并非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愿看到任何改变。
这种观念上的冲突,远比任何刀枪棍棒都更加难以逾越。
他心中燃起的火焰没有熄灭,反而愈发旺盛。
他决定,要用事实说话,让这些老顽固们看到,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各位大人,既然如此……”郑逸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他缓缓从袖中取出一份卷轴,眼神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不如先看看这个……”
郑逸缓缓展开卷轴,那一瞬间,议事厅内顿时安静下来,唯有卷轴展开的细微声响在空气中弥漫。
卷轴上绘制着详细的水利图纸,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甚至连水源的流向和地形的变化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郑逸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夏日的雷鸣,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各位大人,请看,这是我在前几次水利工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这些数据,是真实可见的证据,证明了扩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卷轴上的内容逐步展现,几位老者的表情也随之发生变化。
起初,他们的脸上依旧带着轻蔑和不屑,但随着郑逸的解释逐步深入,他们的眼神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其中一位中年官员,身着深蓝色官服,眼神逐渐从疑惑转为深思。
他的眉头微皱,手指不自觉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似乎在认真权衡着郑逸的每一个论点。
“王爷,你所说的这些,确实有些道理。”这位官员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犹豫,但显然比之前几位老者的口气缓和了许多。
“但……这毕竟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还需要三思而后行。”
郑逸的但请您看看这些数据,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