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房间内,紧张的气氛几乎凝固。
几个异域打扮的人脸色阴沉,他们原本的计划被发现,如同被一把利刃刺破了精心编织的网。
粗犷男子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烛台上的火焰摇曳不定,“该死!是谁走漏了风声?”低沉的声音再次响起,“现在追究责任已经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补救。”
与此同时,郑逸正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筹备小型文化交流活动,他亲自走访民间,寻找技艺精湛的艺人。
长安城的街道上,他的身影时隐时现,汗水浸湿了衣衫也浑然不觉。
他与皮影戏艺人促膝长谈,眼神中闪烁着对文化交流的热忱;他向舞狮队的师傅虚心请教,认真聆听每一个动作要领。
他相信,只有将最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展现出来,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打破文化隔阂。
然而,陈文化保守者岂会坐视不管?
他们阴险的笑容在昏暗的角落里蔓延,如同毒蛇吐信般令人不寒而栗。
谣言如同野草般在长安城迅速滋生,说郑逸王子崇洋媚外,要引进蛮夷之风败坏大唐文化。
原本对文化交流充满期待的民众开始议论纷纷,疑惑和不安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
郑逸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
“王爷,现在外面流言四起,百姓们都被蛊惑了,这文化交流活动恐怕……”王礼部官员忧心忡忡地劝谏道。
郑逸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眼神坚定,“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坚持下去!文化交流,势在必行!”他停顿片刻,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更何况,我还留了一手……”
长安街头,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槐花香。
几个身着布衣的年轻人,正站在人群中慷慨激昂地陈述着。
他们手舞足蹈,脸庞因激动而涨红,唾沫星子也顾不得擦拭,口中不断蹦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等词语。
“诸位乡亲,我大唐乃天朝上国,何惧他国文化?正如圣贤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国文化亦有可取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使我大唐更加繁荣昌盛!”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挥舞着手中的纸扇,引经据典,字字铿锵有力。
“是啊,是啊!闭关锁国,只会使我大唐落后于人,唯有海纳百川,方能成就盛世!”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汉子也跟着附和道,他虽不识得几个大字,却也用自己的理解,将文化交流的好处娓娓道来。
人群中,原本议论纷纷的声音逐渐减小,取而代之的是若有所思的神情。
一些原本对文化交流抱有偏见的人,也开始认真倾听,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和好奇。
郑逸站在远处,看着这群自发站出来为他辩解的民间文化爱好者,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阵清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