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百发百中

话音刚落,朝堂之下顿时一片安静。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量着皇帝此计是否妥当。过了片刻,只见封德彝率先出列,躬身施礼道:“陛下圣明啊!如此一来,我等便无需担忧因对此事处理不当而遭致天下人的指责与谩骂啦!”说罢,还不忘向其他大臣投去得意的一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紧接着,群臣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不多时,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李渊的这个决策。

“嗯,看来诸位爱卿也都认为此乃良策呀!既如此,那此事就这般定下来了。”李渊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一旁的魏徵,高声说道:“魏徵听令!朕现命你率领一队人马,速速将李密和王伯当的首级分别送往黎阳及城头执行相应事宜,不得有误!”

听到李渊的命令,魏徵心中猛地一颤,但面上却不敢流露出半分异色。他赶忙快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抱拳,朗声应道:“臣遵旨!”言罢,魏徵又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这才缓缓站起身来,转身退出了大殿。

走出殿门后,魏徵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额头上已是冷汗涔涔。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不仅关乎到自己的身家性命,更是李渊对他和李世绩的一种严厉警告。倘若稍有差池,恐怕他们二人的下场也会如李密那般凄惨。想到此处,魏徵不由得加快脚步,朝着府衙走去,准备尽快召集人手,着手处理相关事宜。

此时的李世民正驻守于长春宫,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在这被称为“准前线”之地,严密监督筹备东征大计的各项繁杂事务。要知道,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所涉及到的准备工作可谓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其中不仅包括对士兵们严格而全面的训练,以确保他们具备强大的战斗力;还有对各类兵种的合理配备,使之能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再者便是将领的选拔以及指挥序列的精心构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军队的高效运作。此外,粮食运输和贮存也是重中之重,毕竟充足的粮草供应乃是维持军队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就在这一天清晨,太阳方才升起不久,李世民便早早现身在校场之上。他身着一袭黑色薄铠甲,英姿飒爽,亲自莅临现场指导那些正在操练的弓箭手们。只见弓箭手们排成一列列整齐的队伍,手持强弓硬弩,精神抖擞地依次走上前去。他们动作娴熟地拉满弓弦,搭上箭矢,然后稳稳地将箭头对准了远方那一个个醒目的箭靶。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等待着来自李世民的射击指令。

终于,随着李世民手中那面鲜艳的小旗帜猛地一挥,并伴随着他那洪亮有力的高喊声:“放箭!”刹那间,只听得弓弦铮铮作响,一支支利箭如同闪电般呼啸而出,直直地朝着远处的箭靶疾驰而去。一时间,整个校场上空仿佛划过一道道流星,场面蔚为壮观。

就在那支离弦之箭飞速抵达箭靶的瞬间,场边众人的反应可谓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有的人因为自己或同伴成功命中箭靶中心而喜不自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兴奋;然而,另一些人却因射出的箭矢偏离目标或是根本未能触及箭靶而愁容满面,满心懊恼。

此时,李世民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未能射中箭靶的士兵们。只见这几位士兵面露沮丧之色,仿佛对自己的表现深感失望。见此情形,李世民果断地举起手来,示意大家暂时停止射箭,并高声说道:“射中箭靶的暂且退后一步,没射中的,你们几个速速过来!”

听到这话,那几名未射中箭靶的士兵不禁相互对视了一眼。尽管心中略感畏惧,但军令如山倒,他们哪敢有丝毫违抗之意?于是乎,几个人迅速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朝李世民走去。要知道,虽说李世民年纪尚轻,可自从经历过那场惊心动魄的浅水原之战并一举歼灭薛仁杲之后,他在军中已然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

其实,方才那几位士兵之间的细微动作和眼神交流,早已被李世民尽收眼底。不过,此刻的他并未露出丝毫责备之意,反倒是面带微笑,语气和蔼地安慰道:“诸位不必如此紧张,日常训练之中,难免会有失手射不中之时。倘若人人从一开始便能百发百中,那么咱们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岂不是毫无意义了吗?”

话说完后,只见他微微侧过头去,目光落在身旁站立着的那位士兵身上,然后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说道:“可否将你的弓箭借予我一用?好让我为大家做个示范。”那名士兵闻言,脸上立刻流露出敬畏之色,忙不迭地双手捧着弓递到他面前,并恭敬地说道:“秦王请便!”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接过箭筒,稳稳地捧在手中。

李世民面不改色地伸手接过士兵递来的弓,动作娴熟而优雅。紧接着,他身形一闪,如疾风般迅速从箭筒中抽出三支利箭。就在众人尚未来得及眨眼之际,他猛地一个转身,双臂肌肉瞬间紧绷起来,用力将弓弦拉至满月之状。只听“嗖、嗖、嗖”三声破空之声骤然响起,那三支箭犹如闪电一般疾驰而出,速度快若流星,令人目不暇接。

待到众人回过神来时,却发现这三支箭已然精准无误地射中了远处的箭靶中心,而且每一支箭都深深地嵌入其中,几乎与箭靶融为一体。如此惊人的技艺,令在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一时间全场鸦雀无声,唯有微风轻轻拂过旗帜发出的猎猎声响。片刻之后,人群中才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喝彩声和赞叹声,此起彼伏,久久回荡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