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小季旧体诗写的真好

他不仅仅是红学家,他还是着名的现代文学史的文史专家。

他尤其喜欢搜集收藏现代文学史上的各种资料。

前世在新世纪,他去世后曾经向沪上作家协会捐赠了近万册的藏书,这些书基本上都是现代文学史方面的,非常珍贵。

“这是年初的时候,赵丹画的12幅菊花图,白杨为此图题写了红楼梦咏菊诗十二首,合成《红楼梦菊花题咏诗意图》一册,送给了我。

小主,

我就想着约请一些名人为这册诗意图题咏。

这不,第1个就来请沈老题咏。”

看着季宇宁一直在关注茶几上的册页和几张宣纸信笺。魏绍昌连忙笑着解释道。

又把几张宣纸信笺推过来,季宇宁连忙俯身细看。

只见宣纸信笺上,是沈老爷子写的一首五言长诗。

“冷艳菊花社,新诗十二章。至今一展诵,齿颊犹余芳。多少传神手,斗巧画红装。寂寞东篱客,怅未染铅黄。何人补缺陷,影坛老搭档。艺苑喧名姓,赵丹与白杨。曾耐九秋冻,傲骨欺风霜。辛烈比姜桂,泰然浴春光。俯仰天壤际,长留晚节香。”

“好诗好字。”

季宇宁脱口赞道。

他又翻看了那本册页。

“小季可是大诗人。而且字也写得很好。

绍昌,你也可以请他来题首诗。”

沈老爷子笑眯眯的说。

随后,那位魏先生坚请,季宇宁也推辞不过。

看着沈老爷子的鼓励的目光,季宇宁也就不好再客气了。

他来到沈老爷子书桌旁,用沈老爷子的狼毫毛笔,在魏先生拿来的空白的信笺上题写了一首五言绝句。

“绍昌先生自沪上来,以赵丹绘、白杨写《石头记·咏菊》诗索题,为赋短句:

觅句婵娟渺,秋花冷艳同。明星多才笔,芳袭此图中。”

“没想到,小季的旧体诗写的也是这样的好。”

一旁的魏先生看了,不禁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