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臻成为涿郡七县的县令,到如今已经有六年时间了。
从成为七县县令的那天开始,刘臻便开始着手让其他县城也都复制新县的模式。
涿郡七县,不仅收税降低。
还有人向百姓推广相对更为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几年下来,百姓们早已经不为粮食发愁。
吃饱了饭的百姓们,自然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刘臻,也提供给了他们便利的条件:涿郡七县,如今有七所小学,五所初中。
以往圣贤典籍、各类知识的读物,都被大世家垄断。
贫苦百姓即便有心向学,也难以摸到门槛。
而刘臻建立的小学、初中,不收学费,也无需购买书本,将求知的成本,降到了极致。
几年下来,涿郡百姓纯文盲的比例,仅剩三成。
剩余七成人中,水平最差的,也能掌握一两千个常用字的书写。
百姓们更是通过小学和初中教材,学到了不少生活常识。
这是文化上的进步。
新县的蜀锦产业,也被推广到了其他各县,已成规模,生产出来的各种锦缎,销往大汉各州郡,名声远播。
除此之外,刘臻这些年,还改良酒厂,建造玻璃厂,制细盐……
这一切举措,都让涿郡七县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这些变化,七县百姓全都看在眼里。
他们从新县来的“技术传播史”们口中也了解到,这一切的一切,全都归功于刘臻。
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没有刘臻,涿郡不可能变成如今的样子。
每个人都对刘臻感恩戴德,心中敬仰万分。
刘臻这个“县令”的名望,早就超越了涿郡郡守温恕——或许有百姓不知道太守之名,却无人不知县令是刘臻。
而这,就是刘臻最需要的——群众基础。
因此,这一次的发明大会公告一经张贴,涿郡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主要这是刘县令亲自主持的头一次“大会”,哪怕很多人不懂得“发明大会”什么意思,也都愿意去凑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