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天下本就已呈乱象,元朝的统治在岁月的侵蚀下,渐露疲态,内忧外患交织,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越发艰难。苛政之下,赋税沉重,而那赖以维持生计的田亩,又常遭天灾肆虐,收成寥寥。可就在这百姓们苦苦挣扎、勉强糊口之时,朝廷的一纸诏令,却如那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便是变更钞法之举。本欲借此整顿混乱的经济秩序,却未曾想,引发的竟是一场席卷全国的经济动荡,让本就飘摇的世道,陷入了更深的泥沼之中。
《元史·食货志》记载:“至正十年,右丞相脱脱欲更钞法,乃会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集贤、翰林两院官共议之。先是,世祖至元中,始造中统钞,后又造至元钞,子母相权,新旧相济,公私通用,民以为便。至是,吏部尚书偰哲笃建言更钞法,而右丞相脱脱信之,遂奏准颁行。诏曰:‘朕闻帝王之治天下,财用为重,而钞法乃其枢机。迩者,钞法偏虚,物价腾踊,民用匮乏,今有司欲拯其弊,新造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其当五、当三、折二,并以旧钞与新钞如例折用,其以中统钞一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正通宝钱一文,母庸次弟收换。’未几,物价愈踊,钞法愈坏,国用不足,而民贫愈甚矣。”脱脱这一变更钞法的举措,原是怀着匡扶经济的期许,却不想事与愿违,那经济的马车在这错误的轨道上越行越偏,让无数百姓陷入了困苦的深渊,也使得整个社会的局势愈发紧张,各方矛盾日益凸显,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人人自危。
我叫赵福生,本是大都城里一个小小的布商,靠着祖上留下来的一间铺子,平日里贩卖些粗细布匹,往来于市井之间,与各路商贾、百姓打交道,虽谈不上大富大贵,倒也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温饱。这变更钞法引发经济动荡之事,起初我只当作是朝廷那些达官贵人们商议的朝政大事,觉得离自己这小小的生意还远着呢,可未曾想,这事儿就像那脱缰的野马,迅速冲进了我的生活,把我原本安稳的日子搅得支离破碎,让我也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乱世的风云之中,经历了诸多悲欢离合,见识了那乱世里的众生百态,心中满是感慨与无奈。
起初,城里就开始有了些风声,说朝廷要变更钞法了,要新造什么至正通宝钱,还要和历代铜钱并用,大家都在私下里议论纷纷,可也都摸不清这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一日,我在铺子里整理布匹,隔壁开钱庄的钱掌柜皱着眉头走进来,忧心忡忡地对我说:“福生啊,你听说朝廷要变更钞法了吗?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就怕这生意往后不好做了呀。”
我停下手中的活儿,抬头看着他,回道:“我也听说了这事儿,不过咱也不懂朝廷的心思,只盼着别影响咱这小本生意就好咯。”
钱掌柜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你想得倒简单,这钞法一变,钱的事儿可就乱了套了,到时候物价要是飞涨,咱这买卖还怎么做哟。”
我听了,心里也不禁有些担忧起来,可又觉得说不定没那么严重呢,便安慰他道:“钱掌柜,您先别太担心了,说不定朝廷这么做自有道理,等新钞法施行一阵儿,没准儿就平稳了呢。”
钱掌柜摇了摇头,转身走了,嘴里还念叨着:“但愿如此吧,但愿如此吧。”
而在朝廷之上,脱脱等一众官员商议变更钞法之时,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和考量。
偰哲笃站出来,言辞恳切地说道:“丞相大人,如今钞法虚浮,物价飞涨,实乃经济一大患也。若不加以变革,恐这局势越发难以控制,新造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定能充实钞法,稳定物价啊。”
脱脱听了,微微点头,觉得此法有理,他环顾四周,看着众官员问道:“诸位大人,对此可有异议?”
众人有的点头称是,有的则面露犹豫之色,可终究也没提出什么有力的反对意见,于是这变更钞法之事便这般定了下来,随后便颁布诏令,开始施行。
起初,市面上对于这新钞法还没什么太大反应,百姓们依旧照常生活,做着各自的营生。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渐渐显现出来了。
我记得那一日,我去进货,往常一贯钱能买到的布匹,如今那卖家却非要两贯钱才肯卖,我瞪大了眼睛,问道:“老哥,你这价钱怎么涨得如此厉害呀?往日可不是这个价啊。”
那卖家也是一脸无奈,苦着脸说:“赵掌柜啊,你也别怪我,这不是朝廷变更了钞法嘛,现在这钱不值钱了呀,我要是还按以前的价钱卖,我这生意可就赔本了,实在是没办法啊。”
我心中暗自叫苦,可又没办法,为了能维持铺子的生意,只得咬咬牙,花了高价进了货。